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为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为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了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5-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食品立法肇始于16世纪都铎王朝。都铎对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深入的干预,体现出明确的非经济的旨向——追求社会稳定,都铎像一位大家长,视社会每一个阶层的生存为己任。在立法方式上,都铎国家重要的是都铎公权力的出现及对当时问题的解决,至于是否通过议会,是都铎至尊权力的自由选择,都铎因此有着(立法和行政之间)权限模糊的立法权。“尽管亨利八世在御用议会的协助下推行了他的所有重大改革,但都铎王朝大多数国王都未经议会同意而进行立法”。作为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英国专制王权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于都铎社会和传统的支持。在都铎的统治下,议会下院地位上升、权利得以保证、程序规范化,议会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变。

——摘编自蔡蕾《16世纪英国食品立法的肇始及特征——兼论立法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成立后,通过报刊舆论的宣传、电台和公共场所的演讲等方式,使市民开始接触了解一些食品卫生的新名词、新概念,逐渐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意识。卫生局各种食品卫生条例的制定和卫生行政人员的巡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广州市民及商家不讲饮食卫生的旧有陋习。经常性的检查和各种卫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在流行疫病易发季节,还重点进行一些大扫除,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组织市民进行免费防疫注射等。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暴发,但在疫情发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民国时期广州市在食品卫生方面能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传播,为广州本身所有封建腐朽的市民心态乃至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清新的空气。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统管全市的卫生事务,使公共卫生的建设成为新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办《卫生年刊》和《广州卫生》等刊物,专门刊登本局的工作情况和关于卫生常识的各种文章,专供市民阅读,对于加强民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黄玉珊《民国时期广州食品卫生监管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卫生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广州食品监管取得的成绩及原因。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4 . 到1952年底,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肺结核、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威胁母婴生命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法接生而得到根本遏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普遍推广D.医疗失衡现象的扭转
2024-05-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这些政策旨在(     
A.增强群众公共卫生意识B.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职能
C.保障边区人民根本利益D.团结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4-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图所示为2011-2017年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可用来说明(     

A.地区间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B.国际分工突破了传统经济格局
C.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D.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发展的优势
2024-04-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2024-04-19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2)(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1955 年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艾森豪威尔意在强调(     
A.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
B.交通运输业对美国经济的决定作用
C.交通运输体系对美国的深远意义
D.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2024-04-19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3)(16+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为此,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其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汪恩键、潘黎明《新加坡的现代化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墨西哥相比新加坡工业化道路的独特之处,并归纳影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
10 . 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改革法》。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莱斯特市议会也抵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由此可知,英国(     
A.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B.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思潮
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