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每当神舟飞船上天,总会带起一阵航天热。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促进人类整体进步B.航天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主业
C.科技革命决定经济发展走向D.航天科技发挥经济辐射作用
2024-02-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城市化程度要低于除中欧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就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的发展都是自发的,因而在城市布局上显示出天然性、不平衡性。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发展规模非常惊人。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仅牵涉到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牵涉到精神领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均有令人瞩目的转变。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近代部分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
(万人)
城市人口数
(万人)
城市化率
(%)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迟滞的原因;并谈谈近代以来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后,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由于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人们便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以至于当黑死病的阴霾悄然散去之后,人们对命运观也有了一全新的看法。据此推知,黑死病的爆发(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促进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客观上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武汉沦陷后,鄂西南成为重要的“联络站”。湖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对鄂西南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规划,利用已有乡道先后修建了恩万和利来等驿运线,到1942年基本完成了境内公路干线的建设。当时湖北省政府的做法旨在(     
A.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B.保证战争的物资供应和补给
C.推动国内贸易网络建设D.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冈萨雷斯表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如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具有曲折性B.反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
C.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D.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1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3-03-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