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时间史事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美洲人口增长6
1800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
18501859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全球化动力机制的变化”的课题时,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做为学习成果,准备进行展示。

第一次全球化的动力机制示意图(1914年之前100年)
请你做为学生评委,结合所学对该示意图进行评析。(要求:可以赞同或提出修改建议,并加以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4-06更新 | 3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95—2009年部分地区外资银行数量占该地区银行总数的比重。据此可知,上述现象(     
A.加快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B.改变了已有的国际经济格局
C.使部分地区金融风险性增大D.制约了当地民族企业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中国驿道网络构建源于先秦时的信息传递,商代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称“驲传”,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至周代驿道网络已见雏形。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等政策,极大促进了国家驿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汉唐时期,驿道交通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网络也更趋完善。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的驿道交通线覆盖全国。元朝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因之所构建的驿道交通网络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为加强对辽阔疆域和繁多政区的有效控制,清康、雍、乾三朝苦心经营,集历代驿道交通建设之大成,又据本朝特点加以“损益”,最终构建出中国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使中国古代交通达到了鼎盛时期。作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众多行政中心城市的有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与驿道交通建设一样,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来自于封建专制王朝的政治需要。为实现对各地城市的控制与管理,历朝统治者除了推行文官制度派出各级官员到各城市实现统治外,加强朝廷与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也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中国驿道交通格外发达的原因之所在。通过驿道网络,朝廷便可以便捷地与各级城市进行信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从而实现王权对于辽阔疆域的控制与管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古代中国驿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驿道交通网络遂成为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

——摘自鲍成志《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比于丝绸和青花瓷,茶叶进入西方的时间较晚,它的全球流动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16世纪开始的欧亚、美洲和非洲间物产大流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茶从开始的贵族饮品,逐渐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

——根据宋念申《发现东亚》整理

材料二

大本钟是英国国会大厦的报时钟,1859年完工时是世界上最大、最准确的四面报时钟,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钟声。大本钟钟楼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之际落成,其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展示法国的工程学知识,象征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技术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茶从贵族饮品到大众化商品的原因。概述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参考材料一、二、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18和19世纪相关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中原农耕区所需要的耕牛、战马和皮毛一类的产品主要来自北方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所需要的粮食、茶叶以及日常用品则主要依赖中原的供给,而山西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     
A.山西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北方区域性的经济分工
C.晋商崛起的经济地理因素D.民族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建构起了以“民主”“法治”以及由现代政府所承载的“公共行政”等为内容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个社会治理体系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张康之《论全球化、后工业化中的社会治理重构》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工业革命对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工业革命与社会治理”为主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5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输出统计(1873-1910年)单位:千磅

年份

总计

中国

印度

锡兰

荷属东印度

其他

1873

233,488

215,701

——

——

-- -

17,787

1883

302,123

264,976

——

-—

——

37,147

1893

495,315

242,777

115,617

82,296

6,034

48,591

1903

675,958

223,670

209,552

149,227

21,333

72,176

1910

750,273

208,106

256,439

182,070

33,813

69,845

材料二


材料三   1833开始,印度试种茶叶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1838年,第一次运到英国的印度茶叶在伦敦拍卖场就以每磅16至34先令的高价成交,而同期中国出口到英国的优等茶叶平均价格也只有2先令2便士。这并不是因为印度茶叶质量高于中国茶叶,而是因为买主皮丁“不惜以如此巨大代价而购买阿萨姆茶,无非为一种爱国思想所驱使,而欲以此鼓励英属阿萨姆一种有价值之生产品而已”。西方人与中国人所使用手揉 、锅炒等方法不同的是,他们已改用萎凋机、揉捻机 、解块机、水门汀发酵地板、玻璃发酵台 、烘茶机、切茶机、拣选机、筛分机及装箱机等近代机器。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中期后,茶价大幅度下跌。1887年福建工夫茶的平均茶价只有1864—1866年的45.25%—60.75%,1887年平均茶只有1864—1866年的31.75%—42.75%。福州海关,1882年茶叶出口税收为1724153海关两,到1891年减为946702两,年税收净减少了777451海关两。光绪十二年(1886年)收茶叶税厘及加军饷93.3万余两,十三年收85.1万余两,十四年72.1万余两。 1891年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相继发生围攻教堂和外国人骚乱,1895年在四川和福建也发生类似事件。这些骚乱碰巧都发生在主要的产茶省区,这反映了当地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的情形。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这一现象进行阐释。
2024-0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

1904年建成通车的胶济铁路,东起青岛站西至济南站,是山东最早的铁路。某班级以“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如下史料。

【资料夹】

①清末民初,济南老字号瑞蛱祥绸布店,由专营土布转为主要经营洋布、呢绒等。益都(今青州)民众用洋纱织成的布料做衣服,手纺土布已几不可见。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三)②1905年,胶济铁路运输货物310482吨,到1913年,增加到946610吨。花生、核桃、豆类等原来只在产地附近销售的农产品均经胶济铁路运往青岛,再经海运输出。

——《胶济铁路史》

③益都杨家庄,未有铁路时,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无商业可言;有了铁路后,成为一个商业繁兴的集镇。单就烟叶交易一项,每年成交值,约有一百万元。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四)

④吾邑人情质实,安土重迁久成习惯,然数十年来,生齿日蕃,物产所入渐有不给之势,(胶济铁路开通后)则多有远游异域以谋生计者,此亦习俗之稍变于前也。

——孙维均《安邱续新志卷八风俗考》

⑤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节奏缓慢,不讲求精确计时。胶济铁路开通后,司机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车与停车,不可早到或迟到,乘客也严格按照时间出行。

——赵建修《胶济铁路杂忆》

⑥清末民初,整个临清(运河沿岸城市)市井萧条,较之全盛之时已然面目全非,聊城、德州的情况也差不多;1905年青岛的贸易额比1900年增长了4.6倍,1910年青高的贸易总值已在全国各通商口岸中居第6位。

——《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


从资料夹中任选三则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属于市镇的初兴阶段,宋室南渡后才掀起一个发展热潮。以两浙地区为例,至今尚有史可考的市镇超过了700处,不少地区市镇的商税额接近甚至超过了所在州县城市,如咸淳初年,临安府仅北郭、浙江、江涨桥、龙山4个市镇的年商税额就有26.4万贯,相当于府城商税额的1.7倍。与此同时,市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等不同类型,使市场活动得以渗透到市镇周边农村各个角落,促使越来越多的手工业由家庭副业转变为商品化的专业生产,并成为市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江南地区的人民为了应付生计问题,不得不将种植棉花、棉纺织业和植桑养蚕产丝作为副业。政府也在当地多设织造(染)局,直接生产丝织品。于是盛泽、黄溪等市镇的居民“尽逐绫绸之利”,而到康熙时已是“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此类因丝织业而发展壮大的市镇,连同因棉布业而发展起来的朱家角、安亭等市镇一起,构成了江南市镇群落的璀璨明珠。这些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便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仍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南市镇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