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有学者认为,16世纪,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又易于栽培的农作物的传入,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粮食生产革命”。请从表格中提取四条相关信息,对“粮食生产革命”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表述成文,论据有效,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1-17更新 | 45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某学者认为,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合称五次科技革命,其对国际战争影响巨大,如下表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核心内容影响
近代物理学诞生火枪和火炮等的发展,使战争从冷兵器战争转变为热兵器战争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铁甲战舰和机枪等的发展,使战争从火枪火炮战争转变为半机械化战争
(续表)
序号核心内容影响
电力和运输革命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等的发展,使战争从半机械化战争转变为机械化战争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使核战争威胁和冷战对抗出现
电子和信息革命电子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的发展,使战争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
A.科技与国际战争互动作用显著B.科技发展扩大国际战争规模
C.武器装备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D.科技革命助推战争形态演变
4 . 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1980年1985年1990年2000年
铁路0.01370.0110.00970.0081
公路0.12340.07040.05790.0675
航空2.4511.16761.0664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年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年《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0更新 | 171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

史料记载出处
先秦时期出现“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制作的物品上要镌刻工匠的姓名,以便日后发现问题时追究责任。《礼记·月令》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甬(桶)不正,二升以上”“斗不正,半升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均要罚款,“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有行溢、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官吏如果是违法知情者,则与违法者同罪;不知情者,罪轻二等。《唐律疏议》
“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军器监派人到各地都作院指导、监督各项标准的执行,并将执行标准和产品质量作为都作院官员考核的依据。《宋刑统》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不)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明律》
本店……须凡事究心,益求其善,以为子孙世守之业。倘有不肖……劣者则为下流苟且之事,丧心败德,永无昌炽之期。清代徽陈士策

——摘编自李良平《古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措施的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无论是对官营手工业还是民间产品生产,其“度”“量”“衡”等计量规范,以及法式、形制等质量标准都由官方直接控制。唐宋时期,政府除了对京畿地区和宫廷奢侈品、兵器等特殊产品采取较为严格的事前质量规范外,对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行滥”现象,则更多采用“诸色人”等社会主体主动“募告”以进行事后惩戒的方式进行监管。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从生产流程的直接控制转向对采购环节的事中、事后管理……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质量监管更大程度地依赖牙侩、行会、公所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进行,契约习俗取代法令条格成为商品质量监管的主流规范。

——摘编自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 高频非选择题(27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市镇(     
类型特征举例
流域型市镇指拥有畅通水运条件的市镇湖南长沙涝塘、湖南湘潭樊田
内陆型市镇指倚重陆路交通的市镇湖北汉阳永安堡、湖南湘潭姜畲
山区型市镇指青山翠谷所环抱的市镇湖南岳州黄岸、湖南湘西永顺
边际型市镇指与邻县邻府邻省接壤的市镇湖北石首塔市、江西万年陈营街
A.多分布于湖南地区B.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C.得到统治者的认可D.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2024-02-02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8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及饥饿发生率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
地区1990—1992年1995—1997年2005—2007年
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
世界843.416787.514847.513
发展中国家826.720768.117835.216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587.920498.116554.516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4.31253.31147.18
近东和北非19.6629.5832.4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64.934187.233201.228
发达国家16.7<519.4<512.3<5
A.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
B.粮食杂交育种新技术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C.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均持续下降
D.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2024-01-24更新 | 69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下表是对二者的简介。据此可知,加快新基建(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养,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一领域,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A.旨在带动重工业的发展B.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
C.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局面D.可以代替传统基础设施
2023-05-23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
(孙宝碹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
(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
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