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青海一带的“瘴气”在唐以前史书中屡有所见,但两宋时期很少见,两宋时期,官方文献所载瘴疾多集中两   广岭南地区;唐之前贵州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州县,文献中很少有贵州瘴疾的记载,及至元代,记载明显增多。官方文献关于瘴疾的记载(     
A.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B.折射出中原王朝势力的消长
C.有利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D.反映了华夏文化漫润的深浅
2024-05-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博士,平时在地方巡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进行医学教育,唐玄宗时期制定《广济方》,要求地方官员将其中常用的药方抄写下来,张榜天下,便于在疫情暴发时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唐代政府设坊隔离,各州县设立“病人坊”,对病人收容、隔离、治疗,有效切断传染源,集中力量救治病人。唐代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掩埋因疫致死尸体,禁止病人家属乱抛尸体,督促和鼓励家人将死者掩埋,有效防止通过尸体的疾病传播。

唐代中央政府会在暴发疫情之后调拨粮食发给地方或开放义仓赈济灾民,同时酌情针对灾情大小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用以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册府元龟》中记载:“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所余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活,必至夭伤,长吏勒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也具都数闻奏。”官府规定了对遗孤的近亲收养制度,而且会予以补助两个月的口粮,用以保障这些遗孤。

——摘编自代有利《唐代防疫体制及启示》

(1)概括唐代疫情防护的主要措施。
(2)分析古代防疫对现代防疫有何启发。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夏商周时期,柑橘就已经在我国进行了人工栽培,公元前3世纪前后,《禹贡》有“淮海 惟扬州。 ……厥包桔柚,锡贡”的记载,可见柑橘已经开始作为贡品进贡。秦汉时期,柑橘生产得 到进一步发展,《史记》中记载有“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表明当时楚地的柑橘生产 与齐地的鱼盐生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经济地位。魏晋时期,各个柑橘集中产区设置了“桔官”,专司 经营柑橘生产、征收赋税和贡奉皇室。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 橘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变异选择获得温州蜜柑。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 志》中列举了现在的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江苏及陕西 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橘。明清时期,柑橘业已表现出一定的规模化、专业化格局。清朝吴震方 《岭南杂记》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明代的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 十分推崇柑橘的药用价值,并对柑橘的药用性作了详细的叙述。15世纪时,葡萄牙人从我国台 湾、福建、广东带去许多柑橘品种,后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1892年,美国从我国引进桩柑,叫“中国蜜桔”。

——摘编自曾云琦《中国柑橘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柑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柑橘的作用。
2024-05-3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驿站1383处。马可·波罗称全国共有驿邸逾万所,“此种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正如元人所言:“四海为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无阗域藩篱之间也”。这有利于(     
A.加强领土的控制与管理B.扩大统治区域
C.密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缓和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礼》记载:“君子将营官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庙宇大都建立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官,择宫之中而立庙”。上述城市建设遵循的主要理念是(     
A.尊卑等级观念B.以孝为先观念C.科学规划观念D.天人合一观念
2024-05-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器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时代。很多地方都有关于铁,包括陨铁的使用的记载。在和平时期,它被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特别是犁和马具;在战时无疑其地位更是重要,但并不仅止于造车。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工匠们基本上是为朝廷工作的;在铁器时代我们发现了独立干活的工匠。……随着铁的生产日益扩大,罗马和希腊制造出用于贸易的船只,用于农业的犁,各种用途的工具和机器。这样的结果是扩大了国内市场,形成了早期的消费社会。

——摘编自[]杰克·古迪《金属、文化与资本主义——论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二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编自王紫妍《英国1870<初等教育法>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开始复兴。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该市成为英国西北地区商务、金融、保险和运输的中心。同时,政府制定“曼彻斯特科技城市计划”,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促进了知识型、创意型、休闲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特色的“创意产业之都”。

——饶韵华《曼彻斯特发展小史》

(1)结合所学,指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族群,并据材料一概括在这一“转变时代”铁器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初等教育立法在1870年“决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此后,为避免“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欧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造就有竞争力的产业工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复兴背后所折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要素。
2024-05-14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茶与茶文化】

材料一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二   

请以”中国茶”或“茶文化”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巴县档案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庆有当铺5家,光绪十一年(1885年)11家,宣统二年(1910年)达到166家。重庆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     
A.新式金融机构盛行B.经济汇兑业务发展
C.人民生活日益贫困D.商业契约应用广泛
2024-04-14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2024·浙江·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材料二:19世纪7080年代初,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鹤峰铜矿等,均在上海公开招股。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10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