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材料。史料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它的构成和分类都是很复杂的。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时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应关注的基本因素。
2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漕运

“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咸丰二年(1852 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

材料三   2019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


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光绪年间《通州志》



“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清代北运河漕运图》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
(3)任意选取材料三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世界史》(二)

杜君立

16世纪到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刚刚诞生的荷兰共和国依靠无可匹敌的海上战争力量和运输能力,成为横行全球的世界强国。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在抢夺世界贸易的同时,也不断将新的征服地变成荷兰的殖民地。昂贵的咖啡无疑是最为诱人的商品,刚开始,荷兰人费尽周折,也只能从也门官府那里买到少量咖啡。咖啡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他们便像复制中国瓷器一样,也想能自己生产咖啡,从而打破也门的垄断。经过周密的策划,荷兰人终于将咖啡苗和种子偷运出摩卡,这些咖啡树苗和种子在荷兰的温室中生根,结果获得成功,咖啡这种稀有物种从此开始了走向全球的步伐。随着殖民势力的扩张,咖啡被荷兰殖民者扩散到印度洋沿岸的马拉巴和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雅加达)。18世纪20年代,荷兰人又将咖啡带到美洲。从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到牙买加、夏威夷,咖啡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

……

实际上,咖啡进入欧洲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570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人撤走时,遗落了一口袋咖啡豆。一个波兰人就用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此后不久,意大利也刮起咖啡之风,不过当时人们称之为“伊斯兰酒”。与阿拉伯人初次邂逅咖啡时相仿,保守的天主教教士们认为咖啡是“魔鬼的饮料”,建议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这种来自异教徒的饮料。但教皇并没有同意,他品尝后认为味道不错,并欣然为咖啡举行了隆重的洗礼。从此以后,咖啡在欧洲就正式登堂入室。随着荷兰咖啡大量流向市场,咖啡实现了彻底的欧洲化。

……

17世纪到18世纪的英国,恰逢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城市化浪潮不可阻挡,咖啡的出现恰逢其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很快就成为城市文化的典型象征,“咖啡馆是公民的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的约翰·霍顿宣称,咖啡馆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咖啡馆给各色人等提供社交场合,富人和穷人、有学问的和没有学问的人,都在这里会面;它促进了艺术、商业和其他各种知识的发展”,“咖啡馆与大学一起,共同促进了有益知识的增进”。

伦敦著名的“罗杰咖啡馆”毗邻商业中心和证券交易所,因此常常成为很多商人聚集体闲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在交易所内无法取得的情报,咖啡馆犹如非正式的交易所。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今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就起源于一家名为约翰逊的咖啡馆,而世界最大的保险商——伦敦罗依德公司同样从咖啡馆起家。

作为一种新事物,咖啡馆的出现催生了一种基于聊天、讨论、聚会和娱乐的社交新风尚。不仅是银行债券、股票交易、商业信息、新闻传媒等行业依赖于此,其他如作家、演员、剧作家、诗人、哲学家、文艺批评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也都趋之若鹜。从草根到精英,英雄不问出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这与现代互联网颇有几分相似。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说这话的巴尔扎克一生喝了5万杯咖啡,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咖啡就不能工作。他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咖啡像引擎开动一样推动了我持续不断地进行写作。”


(1)荷兰人想方设法获取咖啡种子并培育咖啡,是因为
A.强大的海上战争力量   
B.无可匹敌的运输能力
C.拥有最大东印度公司   
D.受咖啡丰厚利润诱惑
(2)1570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人撤走时,遗落了一口袋咖啡豆。一个波兰人就用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关于咖啡进入欧洲的这一故事
A.完全符合史实   
B.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C.完全不可相信   
D.属于一手史料,价值较高
(3)咖啡在欧洲开始正式得到认可,主要得益于
A.天主教会的支持   
B.咖啡产量大幅提高
C.巴尔扎克的推荐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4)在英国,咖啡馆成为城市文化典型象征是在
A.宗教改革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下列关于咖啡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B.催生了聊天、聚会的社交新风尚
C.促进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
D.直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2021-05-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7 . 下面图1、图2分别为(唐)敦煌莫高窟159窟的僧侣刷牙图和成都出土的唐代骨质牙刷柄图。这两则史料说明唐代社会已注意到
A.文化政策对中西交流的贡献B.个人卫生保健的价值
C.民众生存条件改善的必要性D.佛教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2021-02-03更新 | 763次组卷 | 13卷引用: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

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

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

丰富的古陶瓷

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B.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内容
C.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D.“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份明代中期江苏的史料描述:湖乡土地低洼,乡人大多弃农而渔。谭姓兄弟填土耕作,田地旁边沿路种桃李果树,沼泽地则种荸荠出售。他们购买数百个池塘养鱼,池边又养鸡,鱼吃鸡粪,长得肥美,待价而沽。谭家日渐富裕。这份史料可用于研究(     
A.农村经济与生产关系变革B.外来物种移入与传播
C.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D.土地赋役制度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