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
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东罗马鎏金银盘》,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卷唇、圈足,盘面通体鎏金。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分别是葡萄卷草纹,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和狄俄尼索斯。考古学家推测这一文物制作于4到5世纪。这一文物的出土说明
A.甘肃靖远是丝绸之路的中心B.东罗马帝国鎏金技术的东传
C.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D.东晋与罗马的民间商品交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棉花的一系列历史考古发现。

发现一:考古学家在距令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发现二:“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摘编自希罗多德在印度旅行时的记述

发现三:下图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棉布单、棉布方巾等汉晋时期的棉织品。据研究显示这些棉布很有可能来源于古印度地区。在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还出土了100克棉铃壳的籽棉。

材料二   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转移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考古发现对研究棉纺织业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空间变化,并做出合理分析。
2024-01-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据考古发现可知,在距今七八千年的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不仅出现了粟类和稻类的农作物,还出土了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工具,诸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这些发现证实了(       
A.农耕生产已经代采集渔猎活动B.粟稻是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C.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D.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5 . 有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1979年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并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     
A.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B.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C.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D.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6 . 下表为考古出土汉代铁器的地区统计,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地区出土铁器地区
黄河流城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长江流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微、浙江、江苏
珠江流域广西、广东、贵州
边远地区辽宁、榀建
A.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B.铁器冶炼业在汉代举足轻重
C.秦汉农业工具革命性突破D.中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
2024-01-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60年代初,在江西省修水县山背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两座用红砂土掺入稻秆和谷壳再经焙烧筑成的房址墙基,出土了34件翻土用的石锛、9件收割用的石刀和10件砍伐用的石斧。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此时山背地区(     
A.引领了江西农耕文明的发展B.已经出现阶级分化的现象
C.食物来源已由采集转向生产D.受到中原农业文化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4-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对殷墟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中,共出土青铜铲20件,绝大多数刃部均无使用痕迹,尤以侯家庄村北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铲为代表,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如图所示)。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在生产中逐步推广B.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C.青铜农具锋利耐用省力易用D.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安阳
9 . 考古人员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发现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型聚落遗址,该遗址先后出土了大型红烧土排房、围壕、祭祀广场、七足镂空器和鸟型神器。由此可知,该聚落遗址(       
A.是原始人群时期的代表B.具有鲜明的社会分化特点
C.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D.可以反映早期国家的雏形

10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西周“何尊”青铜器内底刻有“宅兹中国”的铭文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

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

C

太湖西北岸的丁埂遗址(属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用具,仅渔网坠就多达500多件左右

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D

红山文化遗址的积石冢是有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具有“唯玉为葬”的显著特征(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产生

A.AB.BC.CD.D
2024-03-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