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东晋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里曾经记录天花的发病过程“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同时给出药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上述记载(     
A.实证了人痘接种法起源于中国B.明确了青蒿对天花的治疗作用
C.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原则D.体现了对治疗天花的积极探索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博士,平时在地方巡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进行医学教育,唐玄宗时期制定《广济方》,要求地方官员将其中常用的药方抄写下来,张榜天下,便于在疫情暴发时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唐代政府设坊隔离,各州县设立“病人坊”,对病人收容、隔离、治疗,有效切断传染源,集中力量救治病人。唐代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掩埋因疫致死尸体,禁止病人家属乱抛尸体,督促和鼓励家人将死者掩埋,有效防止通过尸体的疾病传播。

唐代中央政府会在暴发疫情之后调拨粮食发给地方或开放义仓赈济灾民,同时酌情针对灾情大小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用以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册府元龟》中记载:“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所余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活,必至夭伤,长吏勒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也具都数闻奏。”官府规定了对遗孤的近亲收养制度,而且会予以补助两个月的口粮,用以保障这些遗孤。

——摘编自代有利《唐代防疫体制及启示》

(1)概括唐代疫情防护的主要措施。
(2)分析古代防疫对现代防疫有何启发。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荼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荼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 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 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山大事记》中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农历五月十三(6月9日)开平矿务局修筑的东起开平矿务局唐山矿煤场,西至胥各庄煤码头。运煤快车马路开始铺轨,九月二十八日(11月8日)竣工通车,全长9.76公里。”据此可知,创办开平矿务局和修建唐胥铁路的最初目的是(     
A.解决军事工业困难,运输煤炭B.解决民用工业困难,运输煤炭
C.推动民族资本发展,发展客运交通D.抵制列强资本输出,发展客运交通
2024-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驿站1383处。马可·波罗称全国共有驿邸逾万所,“此种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正如元人所言:“四海为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无阗域藩篱之间也”。这有利于(     
A.加强领土的控制与管理B.扩大统治区域
C.密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缓和社会矛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大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从材料可以推知(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官员有力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
C.政府重视改进农业技术D.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8 . 夏代历法《夏小正》中有记载:正月时有俊风,农纬厥耒(整理农具),囿有见韭;三月越有小旱,始蚕,祈麦实;四月囿见有杏;五月种黍。这说明夏代历法(     
A.体系发展已成熟B.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
C.催生了农时观念D.适应精耕细作的需要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扬建设铁路的利好,特意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迷你铁路”,以供清廷参观。据文献记载,此时清人对火车“诧为妖物、视若蛇行”,很快便被朝廷拆除。由此可知(     
A.当时社会保守势力强大B.外国铁路技术还未用于实际
C.资本输出威胁清朝统治D.清政府完全反对近代化尝试
10 . 据20世纪初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王朝时期的泥板文书记载,乌尔王朝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每条商贸道路设有驿站,为商旅提供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乌尔王朝(       
A.对外贸易的繁荣B.国内市场的形成C.文化交流的频繁D.商业规模的扩大
2024-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