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60-1980年世界粮食保障指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粮食总储量/万储量可供世界消费天数/天
196023400102
19652130080
19702360077
19751410040
19801510040
A.粮食储备技术有待改进B.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有所增加
C.世界粮食供应持续减少D.联合国粮农组织影响力下降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中”的理念不断深化,如下表所示。“中”的理念延续主要体现出(     
择中建都夏代晚期都城偃师二里头都邑遗址位于“天地之中”的大嵩山地区
择中建宫早期偃师商城、郑韩故城、东汉洛阳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央
择中建殿汉长安城未央宫之前殿、隋唐洛阳城之大明宫含元殿、明清紫禁城之奉天殿和太和殿
A.城市建筑技术的成熟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D.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31349年间,瘟疫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欧洲。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无法被确知的:但我们知道,欧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部分人口密集的域镇,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此外,修道院也是重灾区之一,大量牧师因照顾垂死的人而染病身亡。

材料二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13001500)年表


——以上均摘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年—220中国西安、洛阳、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以后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饥荒、大瘟疫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运用世界史所学知识,说明13—18世纪“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
2023-08-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当时(     
文献记述
《吴越春秋》“子胥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
《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吏卒民无符节,而擅自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止。”
A.社会秩序极不稳定B.重视道路交通管理
C.区域间的联系缺乏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表中对中医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东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C唐朝《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D明朝《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A.AB.BC.CD.D
6 . 下表为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       

规模数

1964~1980年

1980~1989年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大于200万

5

3.59

7

24.16

100~200万

8

10.95

8

25.41

50~100万

18

14.89

30

28.47

20万~50万

43

23.55

70

34.22

10万~20万

51

26.78

62

44.91

小于10万

42

38.10

46

70.39

平均

167

15.87

223

31.63

A.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B.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D.城乡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7 . 下表是某学者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所作的阶段划分。其意在说明(     

时间

演变

1840年—20世纪初

步行时代——双中心沿河轴向生长

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电车时代——单中心双带状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末

公共交通时代——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相对独立生长

20世纪末—

综合交通时代——“双城双港(河港、海港),相向拓展”

A.出行方式决定城市空间形态B.交通系统影响城市空间发展
C.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繁荣D.交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16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重大事件统计表。

16世纪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并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17世纪1602,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18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社会从中国大量订制瓷器的利弊。
9 . 下表所示是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物种的交换。这些物种的交流(     
从新大陆引进的物品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烟草、花生、龙舌兰、奎宁、可可、火鸡等
从旧大陆引进的部分物品绵羊、山羊、牛、马、猪、驴、狗、猫、鸡、鸽、鸭、小麦、大麦、大米、香蕉、橙子、芒果、甜瓜、洋葱、葡萄、甘蔗、萝卜等

A.引起了世界人口的流动B.导致了世界传染病的传播
C.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剧减
10 .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所示的工具和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生产工具及技术
曲辕犁、筒车、支钉
石制农具、陶纺轮、犁耕
双长辕犁、翻车、水排
铁齿耙、闸钵、灌钢法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