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稻香中国。

前两周的升旗仪式上,纪念袁隆平爷爷的视频让大家格外感动,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他的一部分与水稻有关的邮票,引发热烈讨论。水稻是中国重要粮食之一、它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邮票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天地。




①河姆渡遗址生产工具②都江堰③徐光启④汉代耕种


⑤联产承包好2023年世界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723《科技创新》邮票(54)渤海粮仓示范工程

1.请根据时间先后,将以上邮票反映的内容进行排列。(填写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⑤—⑦—⑧—⑥
2.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其余原产地都来自国外,它们的来源地是(双选)
A.西欧B.北非C.美洲D.西亚
下面选项有问题3.根据邮票①,④,⑤,当时的水稻种植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填字母)①____   ____   ____A.家庭劳作   B.集体劳作   C.作坊劳作4.综合上述邮票蕴含的信息,同学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因素的密码并填写了一部分,请将剩余邮票填补至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政策支持
技术革新
工具改进
经验总结
5.重视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是中国一直践行的理念,谈谈重视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伴随着人类的活动,植物从原产地逐渐走向全世界,在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请将下列植物与原产地相匹配。(填序号)


   
1.小麦________
2.水稻________
3.甜高粱________
4.玉米________
5.“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的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推测这一地区应是________(单选)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美洲D.古代希腊
6.某同学计划以此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以下是他初步拟定的提纲,请根据其内容帮助他完成标题匹配:
主题:改变世界的植物
茶叶       A.新航路开辟的起因,到东方寻找比黄金还贵的植物。
甘蔗       B.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掠夺,带回欧洲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香料       C.“海上马车夫”引入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马铃薯       D.殖民者引入中南美洲大量种植,开启大西洋奴隶贸易。

材料 与奢侈昂贵的毛纺织品相比,价廉物美的棉织品更受人们欢迎,但当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几乎全部来自印度或中国。面对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英国纺织业开始了一场从羊毛到棉花的历史转型……从18世纪开始,来自美洲新大陆的棉花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利物浦。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棉纺织业革命大获成功,……印度变成了向英国提供纺织原料棉花的供应地,也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倾销之地。

——杜君立《新食货志》

7.材料中“纺织业革命”是指_________(单选)
A.新航路开辟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工业革命
8.结合材料,谈谈植物传播和交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023-12-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小明同学在学习《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时,对教材上北京城址的变迁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一: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下图)



1.三朝北京城址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点?

小明同学想了解上述特点的历史起源,查找到关于国都的形制有如下记载。

材料二: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前是朝廷,王宫的后面是市。夏后氏的世室……殷人的重屋……周人的明堂……

——(战国)《周礼·考工记·匠人》(译文)

2.依据上述材料,小明同学能否确定第一问中都城形状特点起源于夏朝?为什么?

2023-11-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园的历史记忆。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都是晚近才出现的事物。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二   在英国,利物浦市是第一个建造具有“市政公园”性质公共绿地的城市。面对居住拥挤、房屋破败、通风不良的生活环境,利物浦市政府向英国议会提交了议案,计划利用利物浦市的公共税收,在郊区建造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1843年,英国议会批准了这一议案,其建设公园的目标是给予市民“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张卫良《英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创新与特色》

材料三   1626年建成的法国皇家药用植物园,后来演变为侧重自然研究的皇家植物园。1793年,它被国民公会改组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增设了动物园和图书馆。

——据百度百科·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词条

材料四   本埠之有公家花园(外滩公园)也,造之者西人,捐款则大半出自华人。西人于造成之后,名之曰公家花园,以见其大公无私之意。然名则为公家,而其实则仍系私家。

——《申报·论华商函致工部局请准华人得共游公家花园事》1885年12月8日11版

材料五   (德国的帝耶园)列建德国历代名君之石像。主像之旁,别建大臣大将之副像相从……匪特于国民卫生与娱乐有益,且于国民教育上,乃至风致上,弘大影响焉……新兴之我国,曷不仿其意而为之。

——黄以仁《公园考》1917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欧洲近代公园出现的原因。
(2)对比前三则材料,材料四和材料五中近代中国人对公园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公园的出现与扩展?
2023-05-19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6 . 英国牛瘟及其影响

18656月,英国传出19世纪第一起牛瘟案例。这次牛瘟源自俄国,透过进口牛只,传播至伦敦,因没有及时管控,疫情很快蔓延至英国各个地区。突如其来的牛瘟很快成为重大公众事件,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也对英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分歧与共识

欧洲与英国各界对于牛瘟的病原及治疗方式众说纷纭。1865年《泰晤士报》针对牛瘟发表了多篇社论。

材料一   所有病牛接触物都是传染源,除了改善环境卫生扫除传染媒介以外,还应采取更为严格之防疫措施,比如限制国内畜群移动、禁止活畜进口……

材料二   疾病乃发自动物体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为致病之源。……许多措施并无必要,只要卫生改善就能扫除疾病之源,并降低动物自体发病可能性。


(1)以上两篇社论存在哪些分歧和共识?

虽然对于牛瘟的看法不同,但当时社会各界都将矛头指向了改善动物运输环境。

材料三   “保护动物免于路途中不必要之受苦。”

——1869年英国《传染病(动物)法》第75条)


(2)动物运输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运输工具变化,结合所学进行排序。(填字母)(     
A.火车运输B.徒步赶集C.货车运输

(二)牛瘟蔓延所带来的“次生”影响

1865年牛瘟的流行及其蔓延,导致伦敦五分之四奶牛的死亡或屠宰,随之而来的牛奶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牛奶掺假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以下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牛奶掺假的证据(多选)(     
A.1860年,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食品掺假法》获得通过。
B.1878—1881年间伦敦牛奶样本检测中,掺假比例为24.9%。
C.1881年,伦敦出现3例因饮用公共宴会上含过量硫化砷的牛奶而突发性死亡的案例。
D.1883年,有分析报告指出牛奶商只要对牛奶掺入20%的水,就可获得可观利润。

(三)应对与根除

材料四   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大事记

时间事件
1881通过《兽医外科医生法》允许兽医介入治疗。
1920兽医学家爱德华发现注射过稀释的牛瘟病毒的动物能够终身免受此病毒的侵袭。
1924英国同法国、芬兰等28个国家达成国际协定,成立国际兽疫局,后改称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4)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归纳牛瘟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3-04-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


(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A.传递敌情的烽火B.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报捷的雅典信使C.《吉尔伽美什》记载了打探洪水消息的鸽子

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
A.高速铁路   B.计算机   C.互联网   D.有线电报
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   
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   
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   
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
2023-03-21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问题探究。

小吴同学在高中历史选修课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曾提到“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但教科书并没有提到马铃薯何时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为此小吴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定16世纪末之前欧洲的主要食物。为此,小吴同学基于以下材料,对欧洲的主要食物做了前后比较。

材料1   在马铃薯传开前,欧洲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各种麦类。麦类属高档细粮,单产较低。地理大发现开始后,美洲原产的粮食与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接踵传入旧大陆。但只有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被欧人接受,广泛食用。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1)材料1中“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二接下来小吴同学为了探寻问题的答案,搜集了以下材料,以帮助确定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大致时间。

材料2   克伦德特(荷兰城市)附近的领地在1739年前从未种植过马铃薯。就在1739年这一年,一个男子率先在0.6公顷的土地上种了马铃薯……这个男人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更像是个投机者……到了1741年,种马铃薯的农民增至3人,种植面积2.8公顷。

——斯利彻范巴思《西欧农业发展史》

材料3   佛兰德地区(法国、比利时、荷兰三国交界地区的旧时统称)因食用马铃薯导致每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变化统计表   

16931710174017811791
816758680476475

——摘编自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4   各地区长官,请高度重视种植一种被称为马铃薯的作物,此植物生长不受地域和自然条件所限,不论对人类还是对牲畜都有益而无害。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品……。

——节选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1786在位)政令

材料5   1845年后)“好吃的面包、牛奶、咸肉、猪肉等等,然而没有人喜欢吃,所有人都喜欢吃马铃薯。甚至年长的佩吉为其恸哭,没有其它的食物具有如此强的力量。”

——大卫托马斯:《伊丽莎白史密斯的爱尔兰日记》

(2)相较于材料1,材料2至材料5提供了哪些探究问题的新视角?
(3)根据步骤二所列的材料,小吴同学得出了“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步骤三通过对历史问题探究,小吴同学对历史研究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4)通过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实践体验,小吴同学会在研究方法上有何总结?
2023-03-20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9 . 从相对隔绝到连为整体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将材料二中所示的古代文明成果与其在材料一中的诞生地一一对应。(填字母)
                   
(2)在材料三的示意图中,“发现”美洲的航行路线是 (填字母)。
(3)如何认识材料三的示意图反映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这一观点?
(4)材料四中能证明“哥伦布探险动机”的关键证据有哪些?说明理由。
2022-11-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古希腊时期:城市分为公共区、宗教(文化)区,私人区三部分,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相对于狭小而简朴的住宅区,雅典城市建设将公共建筑作为重点,配建了文化、宗教、市政等各项大型公共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不设区界,可以自由穿行。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


根据材料,说明古希腊时期雅典城市布局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2022-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