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9月,惨烈的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率先在马恩河以北营建了大型堑壕工事。西线战场大部分常年受中纬西风控制,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持续的降水让前线士兵长期处于湿寒的泥泞之中,掩体里夯实的地面上散落着石块和肮脏的垃圾、干草、纸张、空箱子和邮寄包裹袋,堑壕内的生活空间通常是狭小、阴暗的。堑壕势必成为老鼠的绝佳住所。

据德军堑壕期刊记载:一个士兵有次在掩体里写信,外面有人喊他出去,当他半个小时后回来时发现信纸不见了,钢笔也被老鼠啃成了几段。法国堑壕期刊有篇拟人化的文章戏谑了一个场景:一只老鼠在夜晚沿铁丝跑出洞,使挂在铁丝上的空罐子咔咔作响。一个哨兵开了枪,接着六个人开了枪,随后双方的机枪开始扫射,火炮也轮番轰炸,持续了半个小时。

——摘编自贾珺、考舸《“一战”西线堑壕中的人鼠关系》


(1)根据材料,说明堑壕中鼠患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鼠患带来的危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道光后期起,内乱外患频仍,河政体制步入逐渐解体的下行道。18556月,黄河在河南决口。外国侵略势力趁机在第二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内忧外患,清廷治河经费受到影响,加之官员贪污腐败,河道得不到及时疏浚。黄水朝东北方向改道,从山东大清河入海。黄河改道造成原来的南河及东河部分河道干涸,管辖机构暂时闲置,南河河政机构退出历史舞台。甲午战争之后,东河河督被裁撤,河政体制彻底瓦解。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材料二     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使苏区水利建设进入了恢复整修与发展的快车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苏区翻身农民踊跃投入兴修水利工作中,他们以党的政策为导向,在各级水利机构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水利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摘编自李安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水利建设实践与经验》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明确了“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针。1985年,国务院发布《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从无偿供水转变为有偿供水。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相继颁布施行。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水资源的经济资源属性日益凸显。这一时期,大江大河治理明显加快,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得以解决。

——摘编自《党领导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河政体制瓦解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水利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
2023-03-17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6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2023-06-09更新 | 505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上海黄浦公园的变迁


——整编自徐欣《殖民与抗争:上海公共花园研究》

材料二   上海人民广场的前身为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上海解放后,跑马厅被改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对外开放,成为群众集会游行的政治性广场。1982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现代化、园林化要求改建人民广场,并在周围新建一批行政、经济、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人民游憩的场所。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政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厅等一批建筑相继建成,人民广场由政治性广场转变为集政治、文化、商业、娱乐多功能的市政文化广场。

——摘编自张晓春《市政、娱乐与文化: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近代上海黄浦公园变迁的历史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上海公共空间建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09-1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