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至1910年,欧洲城市人口约增长6倍。19世纪末,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1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巴黎是欧洲第二大城市、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很发达。巴黎人口在1801年为54.8万,到1851年达到105.3万,1896年则达到253.7万;1800年柏林版图扩大一倍,人口为17万,1890年则增加到160万。19世纪柏林不仅是德国的政治中心,且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属加工、化工、机器制造、纺织、缝纫等产业蓬勃兴起,教育、科研和行政机构快速扩张,银行、商店和中心商业区也随之发展起来。

——摘编自付成双《市场经济中的城市化:欧洲的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北欧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工业企业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随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

——摘编自王子全《二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城市化的新变化,并简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2024-05-07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0 世界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格致书院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至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24
语文2
教育与人才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补充资料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当地大规模茶园逐渐兴起。提及华茶渐衰的原因,时人“或谓廛税太巨,成本较重者;或谓均自由种植,生产漫无节制、栽培方法墨守成规者;或谓资本不足、制法失于讲究”。

(1)阅读材料,结合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三和补充资料,置身1889年的特定时空,假如你是一位参与格致书院考课的士子,将如何应答李鸿章的考题?
要求:符合时空限定,理解问题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述,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运河——流动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   金朝定都中都,漕运主要是依靠今北京城北的坝河,但由于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河的河床坡度很大,难以存留足够深度的水量。为此,金朝政府在其上游的高梁河和白莲潭设置闸门来调节坝河的水量。但终因这条渠道水源单一和渠道狭窄,漕粮仍然主要依靠陆运。

元朝郭守敬设计导引昌平白浮泉水西行,从上游绕过沙河、清河谷地,循西山麓转而东南,沿着平缓的坡降,汇集沿途泉流,聚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从瓮山泊扩浚长河、高粱河至和义门(今西直门)水关入大都城,汇入积水潭;又从万宁桥下沿皇城东墙外南下出丽正门东水关,东南流至文明门(今崇文门以北)外,与金代的闸河故道相接,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即潞水,今北运河)。这项水利工程为大都城开辟了新水源,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成为新的大运河终点。忽必烈将这条新的水道赐名为“通惠河”。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金元时期是如何解决北京漕运难题的。

材料二   大宗货品的运输走水路比陆路要便宜,因此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对运输粮食等大宗商品十分重要。……元代未能一直维持运河的畅通。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迫使政府再次斥巨资开凿大运河。明代对施工难度较大的运河山东段进行了至关重要的河道改道。运河重开后,除有数次黄河改道影响其通航外,直至明代结束,始终通行不废。大运河为整个明王朝及其经济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但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运河的治理,使本已犯难的河政变得更加难以负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重新开通运河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06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上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是比较研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欧洲在古希腊和西罗马时期实行城邦制,城市化率很高,在日耳曼人入侵后,大小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庄园制度成主流,城市化率持续下滑。到14世纪中叶以前,西欧有四个“巨型城市”——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和热那亚,但没有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万人。而中国,从西周到宋元,城市化水平长期处于上升的状态中。据研究,战国时的城市化率就达到了15.9%,西汉时为17.5%,唐时为20.8%,南宋时为22.0%,到明清时期城市化率才有所下降。中华早期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到了唐朝,城市管理的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工业革命后,煤铁蕴藏丰富的西北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农村大批人口开始向工业地区大迁移。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原来是个偏僻小镇,1700年人口有1万人,1773年是3万人,1821年是18.7万人,1841年增加到35.3万人。其他工业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密集的现象。到了19世纪40年代,大批失地的农民从农村涌进城市,城乡破产的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城市雇佣劳动后备军的队伍。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1851年几乎各占一半;到1871年,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新兴的工业城市里,按当时人的说法,总是人口密集,河水发臭,空气浑浊。城市中的劳动后备军,有时因为最不人道的强制劳动而累死,有时又因为失业贫穷而饿死。

——摘编自林举岱《英国工业革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4-23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综合冲刺专练(16+4模式)-【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材料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餐的罗马人屡见不鲜。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这时民众的主要饮料同样是水,有时人们也会喝葡萄酒,但是通常会掺上几倍的水。烹调器具大部分是用粗陶所制。罗马家庭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就餐时坐在桌子旁,伴有祭祀神的仪式。

共和国末期,罗马在地中海地区扩张,被征服的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影响。水果的种类增多,东方来的柑橘也成为了他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随着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肉成为了罗马人的普遍食物;面包的种类增加了,还特别讲究烘焙技巧;他们根据参加宴会宾客数量的不等设置规格大小不一的餐厅,餐厅中不仅那些摆设器具及其讲究,就连墙壁都绘有各种壁画或是镶嵌各种好看的图案;私人宴会、宗教宴会、节日宴会等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而且宴会中主人都及其讲究排场,就连吃饭的姿势也由原来的坐着变成斜躺着,享受完美食后有酒宴,整个宴会还有娱乐活动助兴。

—摘编自田丽霞《试论共和国末年罗马人饮食文化与社会现状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饮食文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末期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03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世界古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10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从1953年到1980年,经过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全国铁路骨架网基本形成。1982年,国家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2003年以来,中国铁路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016年7月,国家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至今,“八纵八横”铁路网已经完成近七成的建设。2022年为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铁路部门对冬奥服务车站实行闭环管理,动车组还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首次将高铁与北斗卫星、自动驾驶和5G等技术相结合,是中国科技与铁路的又一次突破。

——摘编自程语《从近现代史看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西德铁路的合并拉开了德国铁路改革和发展的序幕。改革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政府专门成立了联邦铁路资产管理局,负责接管和偿还670亿马克的债务问题并补贴铁路网建设资金。资金主要来自联邦政府的投资、联邦政府贴息贷款及德国铁路股份公司自筹资金。另外,德国各州政府以购买运输服务的方式补偿短途旅客运输开支。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实行统一的铁路技术标准,打破国界,形成欧洲统一市场。德国政府加强了对铁路的监管,由交通部铁道司、联邦铁道署专门负责,后者监管落实欧盟的法律法规。德国铁路致力于为乘客提供长短途无缝衔接、门到门的一体化运输,铁路货运公司设计了300多种不同类型的货车以满足货主的个性化需求,并参与制定对特殊货物的装载方案。联邦德国于2013年首次颁布《交通和燃料战略》,以减少因交通产生的环境危害,尤其要减少CO的排放量并实现交通转型。

——摘编自柳进《德国铁路改革与发展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运输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促进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中国相比德国铁路改革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其改革与发展的有利因素。
2024-04-03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6 综合冲刺专练(16+3模式)-【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湖博览会是在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主持下办的。1901年,他在巴黎目睹了西方博览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回国后发展实业的精神理念促使其创办博览会的设想与日俱增。1928年10月27日,西湖博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备委员集中当时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600余人。为了广征出品,西湖博览会专门派出征品员,分5路劝征出品。西湖博览会对科学上的新成就宣传不遗余力,“吾国航空事业,亦正值积极发展之际,亟宜扩大宣传,以唤起民众注意”。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参观人数两千多万,规模壮观,“借西湖之明圣,集国产之苛英”,开创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新纪元。

——摘编自马敏、郑成林《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51年,美国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这一时期,扩大向港澳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国家工业建设,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1957年,中央决定在广州创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等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摘编自罗建琳《中国第一展》

(1)据材料一,概括西湖博览会筹办的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广交会举办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白银世纪”。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
2024-03-2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0 材料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秘籍04 抢分专项 · 材料分析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