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6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物种交流频繁,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进程问题,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1913年间。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技术革命把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向高潮,并被看作是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玉米、番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运用18、19世纪的史实,以“工业化与世界市场”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A代表发达国家,B代表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   漫画“城市病”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指出19世纪中期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病”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024-05-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从1939年开始到1945年,美国航空工业的年均产量是二战各参战国中最多的。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制造技术带回美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有9个战斗机公司,40多个战斗机研制项目。麦道公司是战后世界上最成功的军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一家就足以让美国航空工业在民用市场笑傲全球。波音公司推出了多款商用喷气式客机,其中有民航史上最大的飞机家族一波音737系列。美国领导人说:   “美国战后的航空政策很简单,我们想飞到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的时代!”

—摘编自【美】詹尼佛·凡·弗莱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等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一5”首飞成功。但是,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被列入。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域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4-04-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3 欧洲人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   World和天下

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我们这个地球上,实际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西方由于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1648年10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世界(world)。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天下。

中国的天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穹盖一样,笼罩着大地。地上的中心,对应着天的穹顶。而这个中心,就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是中央王国。中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心,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中心。正因为这文化的中心地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具有绝对的权威,是地上所有王国的权威合法性的来源。

——张鸣《开国之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0年前欧洲人和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异同,并指出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在形成和巩固“世界(world)”体系过程中的主要途径或方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金融机构滥觞于西周。《汉书》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环法”,时有“泉府”之设,办理赊贷,属国家信用。中国民间早期的信用活动在寺庙里进行,没有专业金融机构。后来被民间高利贷者、摊桌兑换商逐渐取代。唐时许多商业城市的金融业很活跃,信用放款叫“出举”“举放”“举债”“责息钱”;抵押放款叫“质”“收质”“纳质”。当时长安市场对外开放,外国商人也在这里放款。民间借贷以实物或者人力偿付借贷,质押借贷利息大都超过官定,甚至有人身作押的典身借贷。民间借贷还往往通过土地借贷、赁租等手段,获得他人园田的所有权,等等。

——摘编自孔祥毅《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邸店、柜坊、寄附铺》

材料二   威尼斯地处拜占庭帝国、穆斯林世界和欧洲三大经济区之间,具有发展商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以鱼盐之利在亚得里亚海立下了一个商业上的基础,以后向东发展,执地中海贸易之牛耳。由于缺乏政治、宗教、社会上的各种限制与障碍,威尼斯得以将其组织,全部适用于经济上最合理的规范上去。威尼斯的商业并未有被少数人全部把持,平民稍有积蓄,即可参加股份的投资。12世纪因与拜占庭帝国交战,威尼斯曾以强迫形式向国民借债。不同于当时其他各国的有借无还,威尼斯不但按时还钱,还支付5%的利息。后来威尼斯创建了债券市场,使债券可以买卖流通。威尼斯还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508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威尼斯第一次将舰队、军队、政治力量和影响计入一个国家财政总账的借贷两方,通过价格操纵、货币发行、债券交易、资源抢夺为世界带来一场场更大规模的血雨腥风。”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威尼斯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7 . 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变化,同时极大地改变和影响了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之外,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尊重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学技术传统、科学的薄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等。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而言,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第二版)

材料二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稳定的政局和“浓厚的科学技术传统”角度简析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简述19世纪中后期“工厂制”在近代中国出现的情况。
2024-04-02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早开辟了西欧—拉美—中国之间的跨洋商业联系,北太平洋在其中主要体现为一条海洋贸易往返航线,而远非一个由频密的商贸网络支撑的整体经济区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北太平洋上发展起了新的跨洋国际贸易——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它的开辟与其他贸易路线,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比其他各国都早,到19世纪中叶时,它施行自由贸易,并希望因此成为“环球作坊”,成为供给所有各国制品的承办人,而所有其他国家就应当供给它各种原料,作为交换。

——摘编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世界商贸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正确价值观。
2024-02-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 “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 “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 《 “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开辟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党的十七大会议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39月我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成立。

——摘编在靳诺、杨凤城主编《中国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
2024-02-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