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0年,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了马铃薯。1600年以后,欧洲人口迅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人们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贫穷的爱尔兰成为欧洲最早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马铃薯种植管理简便,没有犁的人家用一把铲子就能栽种。而且马铃薯的产量高,易于储存,食用的时候也不需要研磨加工,它也因此成为军队最理想的粮食。随着法国大革命而爆发的持续20多年的大规模战争,马铃薯的食用范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1831~1832年,俄罗斯遭遇饥荒,政府大力推广栽种马铃薯,这种作物逐渐“征服”全欧洲。

材料二   出于各种原因,欧洲人一度认为马铃薯是奴隶的主食,因此,欧洲社会上层对其接受度不高,而马铃薯的众多优点使得它非常适合穷人食用。事实上,18世纪认为马铃薯大有前途的人,正是那些希望马铃薯越来越便宜,能让大量穷人填饱肚子的人,这些人以此为理想,其中就包括英格兰新兴工厂的老板。这些老板为了抢占市场,竭力生产更便宜的产品。工业化初期的艰苦年代,面包占到英格兰工人日常开销的一大部分,因此他们不得不多吃一些马铃薯,以避免陷入买了面包就没钱再买肉类的困境,而且马铃薯正好可以替代这些谷物类食物的营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铃薯得以在欧洲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代马铃薯在欧洲普及的特点及影响。
2 . 战国时期,人们在木犁铧上套上“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这种犁的犁架较小,轻便灵活,还可以调节深浅,它以牲畜或人力牵引,日耕地2~3亩,耕翻深度4寸许。这说明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普遍推广B.农业摆脱自然束缚
C.个体小农经济成熟D.农业耕作效率提高
2022-12-28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他们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就开始通过大面积种植小麦、大麦、黄瓜等农作物来解决人口增长问题;他们发明了犁,并尝试驯服野生动物来帮助耕地;为了解决农作物浇灌问题,他们还挖掘了专门的沟渠进行引流和控水。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斯巴达人B.苏美尔人C.阿兹特克人D.雅利安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户藉制度
1949~1957户口登记制度正式确立,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每年都要进行户口登记。城乡户口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对于人口的流动,没有明确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后登记即可在城市落户。这一时期,进城落户的农民达1500万人,中国城镇化率由10%增至15%
1958~1977城乡居民的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且居民不得随意迁徙,从农村迁往城镇或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均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粮食供应等社会福利均与户口桂钩,城市户口享受的社会福利远远优于农村户口。1961~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9.8%降至17.92%
1978~2012城市落户限制逐渐放宽,基本实现了小城镇的自由落户。部分社会福利,如住房、粮食供应等与户口脱钩,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无法落户的农民工也享有了所在城市的一些福利。到2012年,城市流动人口已增加至2.36亿,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2%

从表中任选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户籍制度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茶叶贸易见证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之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但当时从荷兰或印尼购入是主流渠道。18世纪,中英茶叶直接贸易迅速发展。添加了奴隶生产的糖的英式饮茶,廉价又方便,使千百万穷苦人在从事沉重且单调乏味的工厂工作中能保持较为充沛的精力。到19世纪中后期,茶叶以及面包构成英国劳动者阶层日常饮食的核心部分。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往往需要运输大量的白银来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几经探索,在印度发展了影响深远的鸦片生产。

——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的变化

年份中国印度锡兰合计
186696%4%0%100%
188561%37%2%100%
188657%40%3%100%
188747%47%6%100%
190310%60%30%100%

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各国之例,出口货物,本国向不收税,则成本较轻,以较中国,则价为贱”,但中国政府的茶税率80年代后期高达25%。

——以上材料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发展对英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英茶叶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6 .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古人的脏腑理论以及绘制的解剖图常常自相矛盾,为此亲至义家、刑场,解剖观察尸体脏器,笃定了“先人典籍有误”。后著成《医林改错》,书中附有25幅人体脏腑图,均为其亲眼观察后所绘。这折射出(     
A.传统医学的近代化趋向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
C.经世致用社会治学氛围D.传统医学记载失去价值
7 . 元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达地带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江浙地区、长江沿岸、大运河沿岸。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布局发生激变,口岸城市及铁路沿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成为其主要特征。这一变化可能会导致(     
A.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突变B.我国城市重心转移到我国南方
C.列强入侵中国腹地更便利D.我国城市布局地域不平衡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9 .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上海黄浦公园的变迁


——整编自徐欣《殖民与抗争:上海公共花园研究》

材料二   上海人民广场的前身为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上海解放后,跑马厅被改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对外开放,成为群众集会游行的政治性广场。1982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现代化、园林化要求改建人民广场,并在周围新建一批行政、经济、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人民游憩的场所。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政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厅等一批建筑相继建成,人民广场由政治性广场转变为集政治、文化、商业、娱乐多功能的市政文化广场。

——摘编自张晓春《市政、娱乐与文化: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近代上海黄浦公园变迁的历史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上海公共空间建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09-1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