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193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2023-03-21更新 | 4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872 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 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 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2023-0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恐人无信,故立私契”的诉求。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东晋、梁、齐、陈都有“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的规定。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此外,抵押、质押、定金以及追夺、恩赦、保证担保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担保体系。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同时,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

——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人提出“商政”思想的付诸实践以及美国宪法、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清末修律活动持续将近十年,制定了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典。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代表中国近代契约法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契约制度的新发展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2-10-05更新 | 2516次组卷 | 15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女主人孩手帮工学徒女仆
113422

——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二   19822005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1982199020002005
合计100100100100
1户人11.858.4612.1214.13
2户人12.4314.2723.5128.67
3户人20.6733.539.5837.57
4户人23.2224.114.3111.11
5人及5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
资料   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家庭具有生育、感情交往、生活等功能。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日益频繁。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变“小了”的原因。
2022-07-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之后从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各有差异,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

——张箭《甘薯:从美洲到中国》

材料二   番薯(甘薯)传入中国,名称因地区而不同。关于番薯传入我国途径大概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番薯传入后传播很快,在明代后期数十年间,闽广就广为种植,江浙也开始发展。从清初到乾隆间,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及东北三省未见有关番薯记载之外,其它各省都已种植。由嘉庆至道光,番薯的种植在各省区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甘薯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状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薯传入欧洲和中国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2022-01-28更新 | 1967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