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7次组卷 | 12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7-07-04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古代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
B.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是元朝的运河和海运图,元世祖时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同,开辟了从长江口的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的海运航线。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B.促进大都的商业繁荣
C.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D.促进元朝的对外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