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乌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 世纪60年代起,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帕门梯耶尔设土豆宴席款待上层人士,劝说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安托瓦内特穿印有或绣有马铃薯花图案的衣服,向陛下推介在衣服纽扣上别新鲜马铃薯花以示高雅、在巴黎郊区种了40 英亩土豆田,成熟后不收,任由饥饿和好奇的人们偷窃、食用、试种。他还研究土豆,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到1815年,法国的年产量飙升到 2100万公石,1840年猛涨到11700万公石。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二   马铃薯传播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法国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马铃薯对世界发展的主要贡献。
2023-11-1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千多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的相似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9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1970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控制了地中海并渗透到大西洋、印度洋,扼住西欧的商业咽喉。此时的荷兰商人是贸易方面的中间人、欧洲的代理商和经纪人。荷兰在东方抢占的殖民地多是贸易环境较好的地区,不用把过多的流动资金变为固定资金,只需流动资金就能获得所要的商品。荷兰的特许公司往往只是一种媒介,无法长期经营某一开拓性的事业。这些公司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时,就有如浮萍一样,飘来飘去,相当脆弱。在竞争中根本就不是深深扎根于殖民地的英国公司的对手。到了18世纪,荷兰商业资本家把资本从商业和手工业中撤离出来,转向金融业使之成为纯粹的生息资本。他们通过放债或购买有价证券,坐收利息。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商人资本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入生产中,不少商人资本家亲自组织生产活动。在这种商业贸易战略中,商业资本不仅控制了商业体系,还逐渐控制了生产体系。英国的海外殖民大多处于经济环境不太好的地区。英国商人资本要想在殖民地站稳脚跟,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生产性的开发”,如在殖民地进行修建基础设施,投资种植园或矿山等一些生产性经济活动。英国海外商业扩张,殖民地开发,新消费市场的增大,促进了国内生产高涨,中小商业资本把资本大量地投入到制造业。在英国商业贸易发展战略中,生产性部门在社会经济中加重,催生着新的大工业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工业资本主导时代的到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荷兰和英国商业资本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商业资本对英国历史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18世纪以前海上交通比内陆交通发达,海外市场也比国内市场活跃。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些矿区铺设了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轨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不久后,许多人尝试用蒸汽机带动车厢,“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7年,议会批准了98条铁路修筑计划。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至此,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近在咫尺。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尤其重视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于1952年全线通车。1962年通车的兰新铁路则成了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这既是中国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成了中国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中西部地区,中国的北部、东部地区还新建了秦沈、京九、鹰厦等铁路干线。到2015年底,全国建成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铁路网,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铁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被非洲、欧洲、亚洲与美洲地区引进,中国铁路标准也日益成为国际标准。

——摘编自潘健《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践行——以新中国铁路建设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2023-12-2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5年,拿破仑担任法国陆军统帅,下令解决军队口粮供应问题,并悬重赏向民间企业征求保存食物方案。巴黎的糕饼商阿佩特为此潜心研究。他注意到自己贩卖的果浆、葡萄酒等食品中,有些玻璃罐密封的食品不易变质。经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后,他在1804年向法国军方提出研究心得。其做法倒也不难:将食材装入广口瓶中,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分钟以上,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铁线固定瓶盖或用蜡封死,以阻绝空气,食物便可保藏而不腐,现代罐头雏形于焉出现。至今,欧洲许多家庭自制果酱、兔肉罐头,仍是沿用此法。

——摘编自周惠民《没有拿破仑,就没有罐头》——《世界博览》

材料二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实现了我国超级稻第一、二、三、四期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7008009001000千克的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袁隆平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始终未变。

——摘编自求是网《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罐头成功研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的历史意义,并说明其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针对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
2023-11-2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
2023-12-16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运河于明代永乐九年全线贯通,稍后明廷即迁都北平,国家南北一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是全国最为重要的南北物货大通道。各地地域商帮在运河沿线极为活跃,从事食盐、棉布、丝绸、粮食、木材和书籍等大宗商品,以及矿产、颜料、皮毛、果木等土特产品的经营活动。运河税关征缴的商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嘉庆中期江苏布政使说:“商贾辐辏之地,上达苏、松、嘉、湖各府,下由常州、镇江一带出口,皆系必经之路。”各地地域商帮在运河沿线,不但通过商业贸易活动在全国南北商品流通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还通过创建商业会馆赞助文化活动,推进戏曲文化,商路即戏路,明后期到清前期昆曲唱响全国,所谓“梨园共尚吴音”“四方歌曲必宗吴门”,而基本上是循着运河往前推衍的;清中期戏曲“花部”与雅部竞争市场,并逐渐取而代之,也是沿运河南下的。运河沿线布满各地商帮会馆,崇奉各地神灵,交相辉映,极大地丰富了民间宗教信仰,改变着某地的民间信仰面貌。从而营造地域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展示出了浓郁的商业文化风情。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地域商帮的活动》

(1)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大运河贯通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大运河商路为例说明商品交换中的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