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妙应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因院内白塔而得名白塔寺。数百年来,寺内的元朝白塔一直是北京城内最高的寺庙建筑。元朝在金中都城东北营建大都城,开启了北京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首都的历史。为达到“保大业之隆昌”的目的,忽必烈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在辽塔旧址上设计建造白塔,由元朝帝师负责对大塔进行装藏,使其作为政权与神权的象征,“坐镇都邑”。竣工后的白塔与大都城被时人称为“金城玉塔”。此后,以塔为中心,忽必烈又建造了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大圣寿万安寺,此寺成为元代百官习仪之所、皇家宗教中心和译经中心。1368年,万安寺毁于雷火,唯塔幸存。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皇帝下令重建寺院,并赐名妙应寺。清朝康熙、乾隆两朝,斥巨资大修白塔。其中,乾隆十八年(1753年),白塔修缮完工后,皇帝赐全本大藏经724函,御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藏文尊胜咒及其他宝物若干,将之藏于白塔内。


白塔结构图屹立于现代都市中的白塔

——摘编自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的力量之北京白塔寺管理处》

材料二   1884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庆祝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举办一场大型博览会。当时,美国高达170米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完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公开征集的方案中,埃菲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数十名工程师草拟了5300多张草图。埃菲尔铁塔使用了1.8万多个精密度达到1/10毫米的金属制件,施工时钻孔约700万个,安装约250万个铆钉。每个部件的规格都经过严密计算,在工厂加工制造完毕后,再经过检验和编号运到施工现场。在两年多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对原方案进行任何改动,施工现场也从未发生伤亡事故。尽管这座铁塔预估造价160万美元,而政府补贴仅有30万美元,但还是在历时半年的博览会结束前完全收回了投资。1903年,菲利埃上尉在铁塔上安装了一台无线电设备,并最终成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无线电联系,最远可以传输到北美洲。这次实验的成功使埃菲尔铁塔避免了原定于1909年被拆除的命运。


        

埃菲尔铁塔设计草图埃菲尔铁塔全景

——摘编自础德《埃菲尔铁塔——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妙应寺白塔和埃菲尔铁塔修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法两国各自推动妙应寺白塔和埃菲尔铁塔建设的动机。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近代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历史价值。
2023-12-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天子躬行勤政,可使“四夷”归服,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可体现王朝强盛的气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推行“怀柔远人”政策,周边诸国“思汉威德,咸乐内属”。唐代,大食、日本等向唐朝多次派遣使节,学习唐朝的制度与文化;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传播佛教文化,堪称中外和平文化交流的典范。明初,中央政府列出了周边十五国为不征之国。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更是宣示和平的远洋航行,郑和被奉为和平使者。中央王朝将“厚往薄来”理念推广至与周边部族、诸国的交往中,并长期作为维持朝贡体系的基础。在朝贡体系下,中央王朝与朝贡国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各朝贡国自由决定是否与中国往来。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保守的封建士大夫囿于“夷夏之大防”的传统观念,将西方列强以“夷狄”视之。郭嵩焘认为中国不仅在船炮机械等器物层面上落后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上也比西方落后,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平等的交往。面对“眈眈环视之洋人”,他反对“不问国势之强弱,不察事理之是非,惟瞋目疾呼,责武士之一战,以图快愚人之心”;而要通过商战、和平谈判、外交斡旋等方式, “以条约为凭”、“谨守和约”,与西方列强据理力争。1876年,郭嵩焘成为近代中国的首任驻外使节。

——摘编自易永卿《论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有着怎样的外交行为模式,关键看该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理念。纵观当代中国外交史, “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它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当代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指导着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外交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说明“和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交通传入中国,官僚阶层开始配有私人轿车享受汽车待遇。城市工商业者也有小轿车,但更多是人力车。这些私车华丽,多挂“某宅自用”的铜牌。普通居民区交通设施差,至1918年,北京修筑的道路“无风三尺土,微雨满街泥”。北洋军阀时期,国内长途交通票价较贵、 服务差,还经常遇到政府兵痞强行挡车征用。

——摘编自昊建庸《北京城市生活式》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乘坐公车逐渐普及,政府严格控制干部配车,市内交通方面,除了个别领导,一般干部出行都和普通市民无异。传统的人力交通工具如轿子、人力车等在中国城市中就绝迹了。长途交通实行低运价,铁路票价仅为建国前的1/5。整顿了过去客车肮脏和拥挤现象,很多列车为妇女幼童和不吸烟旅客设置专门车厢,主要车站添设了母子候车室、医疗处等设施。普通劳动者聚居的生活地区道路交通系统得到了改善。1957年初,12个原来没有公共汽车的城市有了公共汽车,国家对西安等西部城市重点建设,兰州等城市还修了环行铁路。

——郑艳《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前, 英国城市公共交通已经颇具规模,但基本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政府关于城市交通的政策与措施相当有限,常出现换乘不衔接,票务系统不统一,管理混乱。50年代,英国制定交通发展战略。70年代初,政府建立客运交通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总体协调。同时认识到交通还要顾及环境、土地使用、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问题。2004年英国又开始关注影响城乡交通发展的一切政策和制度建设,并强调对“人”的关注,更加强调“综合性”、“参与性”。

——宿凤鸣《浅析英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沿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晴至民国时期城市交通出行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城市交通建设的进步,并分析进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变化,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英两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共同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18世纪中叶,由于沙俄威胁边疆,故清朝采取罢市的方式使其被迫与清廷谈判订立条约。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经营着“万里茶道”的晋商为及时运送茶叶等货物,不断扩充商路上的船行、车帮、驼队等运输组织。张家口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小边堡,到清朝却成为华商从事边市贸易输出输入货物的重要基地。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徽州茶叶和福建茶叶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特征,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是重义轻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福建生活讲学多年,其思想对福建商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近代徽州茶商和福建茶商的经营活动中,家族传承的经营模式屡见不鲜。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外销茶贸易几乎为福建茶商和徽州茶商所垄断。五口通商以后,徽州和福建地区茶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徽州茶商往往在本地进行茶叶的收购和加工活动,依靠长江和京杭运河两大水系,然后运往上海或广州进而销售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多为精装绿茶。而福建茶种类丰富,以红茶、绿茶和砖茶为主,就地销售给山西茶商,再由他们北运至恰克图等地销售,产茶地与贸易地之间的距离遥远,给茶叶的外销造成了极大不便,尤其“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摘编自楚子轩《近代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的相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外贸易给你带来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乌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 世纪60年代起,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帕门梯耶尔设土豆宴席款待上层人士,劝说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安托瓦内特穿印有或绣有马铃薯花图案的衣服,向陛下推介在衣服纽扣上别新鲜马铃薯花以示高雅、在巴黎郊区种了40 英亩土豆田,成熟后不收,任由饥饿和好奇的人们偷窃、食用、试种。他还研究土豆,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到1815年,法国的年产量飙升到 2100万公石,1840年猛涨到11700万公石。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二   马铃薯传播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法国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马铃薯对世界发展的主要贡献。
2023-11-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现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   晚清至民国武汉纱厂创办情况表

厂名

建成时间

开工时生产规模

湖北织布官局

1892

纱锭30440枚,布机1000

湖北纱布官局

1897

纱锭50064

第一纱厂

1919

纱锭44000枚,布机500

华裕纱厂

1922

纱锭30396枚,布机400

震寰纱厂

1922

纱锭26000枚,布机250

申新第四纱厂

1922

纱锭14784枚,布机1000

泰安纱厂

1924

纱锭20330枚,布机200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

材料二   1955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出口概况表(单位:万吨)

时间出口数量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组织方式
19550.96山东省花纱布公司统一组织
19590.95苏联、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由地区供销社调拨到山东省棉花二级站,再由山东省统一组织出口
1966开始向日本等地输出
19830.80日本、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苏联、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等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19841.26
19851.55聊城地区直接对外出口
19864.94
19902.47

——摘编自史晓玲《国家、生态、技术、市场——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聊城地区棉花出口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只是那时还处在萌芽时期。典当业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杭城风俗……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质库(当铺)掌事,襄巾着皂衫角带。”《澹庵集》中记录到:四川僧人宝觉图迟大师在修葺寺院后,“又以钱二十万为所谓长生钱”……由此可见,在宋代官办和民办当铺已经颇为发达的情况下,寺院的当铺经营活动也十分活跃。在宋代,能到当铺进行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外,有时甚至包括奴婢、牛马等,劳动人民也以生活用品作抵押,并出现以谷物抵押换钱的“谷典”。

——摘编自《中国古代金融与商业》

材料二   清代出现以各级军政衙门或贵族官僚出资开设的“官当”,仅从《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所见,大学士和珅一人就置有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山东泰州府平民刘虞吉具状控告前学政、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宫梦仁,讼词称:“恶总辖山东学政,……于泰州坡子坊自开天成典铺一座。当身杪板一副、杪板四块,价值五百七十两,止当本银十六两,票写四分行息。及完本利取赎,又不发原物交代,违禁取利。”

——摘编自曲彦斌《中国典当史话》

材料三   北京典当业,乃旧式商店之典型,为各业冠,惟自逊清末叶迄今,典当业日趋衰落……按光绪庚子以前,统计北京当业共210余家,迨民国元年壬子兵变以后,则一落为170余家,……目下全市仅存有87家……考其衰落原因,可分为数端……光绪二十三年,户部以当商取利较厚,税额犹轻,因奏准自是年起,每年当税每家自五两增至五十两。迨民国三年,财政部以典当为大宗营业,又有厘订当税,加重征收之举、较昔加倍。……北京典当,率以十八个月为满期,盖当物在未满期以前,典当又不能自由处分也……典当期满,货物积压至5、6月,向来值在数千元者,今值数百元而已。……故时至今日,典当业实有从速改善之必要,

——摘编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京典当业之概况》(1940年7月)

材料四   总而言之,任何时代,只要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便离不开一定的金融支持。作为高利贷资本活动形态之一的典当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挥它的作用的,因而它为生产、流通、生活所必需,能够稳定地发展。其经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表现在这里。

——摘编《中国典当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典当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官当”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典当业为何衰落。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典当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2023-1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西医东渐与中医的发展】

材料一   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指出“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这一状况在近代医院制度引进之后,才发生巨大变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诊断、医疗、配药几乎都是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西方医院则有合理的专业化倾向,除了传统的内外科之分,还出现了更多的如产科、神经科等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医院制度的确立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也为医疗科技的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不断地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中医那种数百年难以更新药物与设备的状况。西医的一整套规范的医护体系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也使中医体系相形见绌,对中医以家庭为空间的诊疗程序和护理手段形成冲击。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基于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确立了四项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为这一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推进理清思路,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以有限的经济基础发展医疗事业,逐渐把以区域防疫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工作方向转移到开展全国性医疗卫生工作上来。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并要求在各地修建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在新中国贫瘠的现实资源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19514月,中央卫生部正式颁布《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其内容明确对增补医疗机构提出相关要求,规定了各地方要有计划地改进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组织。

——摘编自李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举措。
2023-09-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9 . 铁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是造福人类发展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铁路修筑的艰难历程

时间政策推动力量成果
18761894洋务派顽固派争论洋务派473.4公里
18951911清政府认为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图自强而弥隐患”的“实政”,以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基本政策;后来开放民间筑路列强争夺中国路权;清政府为主;民族资产阶级挽救利权在各省自办铁路9200公里
19121937北洋政府“统一路政”,取缔民办;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战备铁路”政策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11000公里,近代铁路基本框架形成
19371949近代铁路遭受重大破坏,由停滞走向全面崩溃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材料二   近代京汉铁路修建,既引进铁路建筑技术,也建立汉冶萍公司引入炼钢、铁轨制造技术;山西阳泉焦作煤矿为增产引入新的采矿技术。长辛店、郑州、武汉建立机修厂,试制车厢并维修机车;沿线的汉口、信阳、漯河、郑州、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相关机器制造业及轻工业渐兴,逐步成为新的货物集散地、区域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县镇建设配套的产业链;新兴职业如司机、搬道工、检修工、车站服务人员、搬运工、售检票员、铁路警察等应运而生;货场、车站建在城外,城市突破城墙实现扩张;近代产业工人群体形成;培育铁路技师人才的系列学校出现。中国古代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城市格局,逐步演变为以沿海岸线、沿铁路线新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新格局。

——(张杰张清俐《铁路社会史》)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快速发展、分布日趋平衡。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1970.71973.10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建成,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梗阻的闭塞落后状况。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铁路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先行官,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推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现在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高铁网,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高铁走向全球,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为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引领全球铁路发展;高铁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内部的联系,极大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时空观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阻碍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代铁路兴建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见证的中华民族剧变的趋势。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兴建相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有利条件,并归纳说明铁路建设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3-10-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