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是安宁的农业国,但在十八九世纪的产业革命中,一批批制造业工厂在河谷、运河和铁路沿线兴建起来,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城镇的面貌。在曼彻斯特等新兴工业城镇,出现了市政厅、医院、学校等众多新式公共建筑。这些都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历史研究中,文献材料较为分散,有的在某些问题上并不可靠,而现实景观成为我们认识和构筑过去的一个重要依据。工业革命中英国的景观变迁为我们深入理解十八九世纪英国社会变迁提供了一扇独特而新颖的窗。

——赵文媛《工业革命与近代英国景观变迁》

材料二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传承,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少了很多积淀的韵味。在现代科技中,文化的保存途径分为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两类……想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对科技进行创新,使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文化仅有保护和保存是无法使文化真正做到发展繁荣的。只有对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大众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苟宗杰《现代科技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景观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科技推进文化发展的表现,并分析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1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元明清时期城市发展】

材料一   忽必烈曾许诺宋降后杭州“宗庙悉许如故”。元军进城后,保护了城内各衙署,对宋太庙、四祖殿、景灵宫、皇宫内等建筑也仅收缴礼乐器物,建筑得以保存。忽必烈至元十九年,杨琏真迦等为发展佛教势力,夺占原南宋御前道教宫观为佛寺,重构杭州的信仰空间。两年后,元政府在南宋故宫遗址上“建大寺五”,原受元廷保护的杭州城郊天圜丘亦被毁建寺。杭州成为江浙行省省城后,杭城内原南宋官街改造、重建成行省街署与官员府邸,监察江南官员的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大兴文教事业的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司等,大体由南宋旧官衙改造而来,仍保持中轴对称、前堂后寝的布局。

——摘编自陈彩云《从国都到省城:元初对杭州政治空间的改造》

材料二   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城原为县级治所,元京杭大运河竣工后成为北方运河段的重要枢纽,是明代首批开设的7个运河上征收商品流通税的钞关之一,升级为兖州府下的州或直隶州。明中期后,土坯建起的外城城墙延伸着城市的防卫系统,鸡市口街、小纸店街、税课街、打铜巷等成为南外城街巷名。乾隆五十年,城内人口占济宁州31.8%,达15-20万。职业商帮中,出现了具有某些市民属性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参与当地修建寺庙、戏台、货栈,以及修缮城墙、码头、堤坝等。随着更多费用低、效率高的商船从事沿海南北贸易,济宁等山东西部运河两岸的城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急速被边缘化。

——摘编自孙竞昊《明清北方运河地区城市化途径与城市形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杭州的改造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济宁城发展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并予以说明。
2023-01-2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现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   晚清至民国武汉纱厂创办情况表

厂名

建成时间

开工时生产规模

湖北织布官局

1892

纱锭30440枚,布机1000

湖北纱布官局

1897

纱锭50064

第一纱厂

1919

纱锭44000枚,布机500

华裕纱厂

1922

纱锭30396枚,布机400

震寰纱厂

1922

纱锭26000枚,布机250

申新第四纱厂

1922

纱锭14784枚,布机1000

泰安纱厂

1924

纱锭20330枚,布机200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

材料二   1955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出口概况表(单位:万吨)

时间出口数量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组织方式
19550.96山东省花纱布公司统一组织
19590.95苏联、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由地区供销社调拨到山东省棉花二级站,再由山东省统一组织出口
1966开始向日本等地输出
19830.80日本、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苏联、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等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19841.26
19851.55聊城地区直接对外出口
19864.94
19902.47

——摘编自史晓玲《国家、生态、技术、市场——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聊城地区棉花出口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 . 【西医东渐与中医的发展】

材料一   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指出“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这一状况在近代医院制度引进之后,才发生巨大变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诊断、医疗、配药几乎都是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西方医院则有合理的专业化倾向,除了传统的内外科之分,还出现了更多的如产科、神经科等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医院制度的确立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也为医疗科技的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不断地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中医那种数百年难以更新药物与设备的状况。西医的一整套规范的医护体系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也使中医体系相形见绌,对中医以家庭为空间的诊疗程序和护理手段形成冲击。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基于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确立了四项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为这一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推进理清思路,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以有限的经济基础发展医疗事业,逐渐把以区域防疫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工作方向转移到开展全国性医疗卫生工作上来。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并要求在各地修建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在新中国贫瘠的现实资源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19514月,中央卫生部正式颁布《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其内容明确对增补医疗机构提出相关要求,规定了各地方要有计划地改进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组织。

——摘编自李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举措。
2023-09-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的粮食流通】

材料   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古代社会早期,粮食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贸易的规模很小。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至春秋战国时期贩卖粮食逐渐成为商人经营的大宗买卖。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业的发展以及一大批转相灌注仓的修建,粮食流通出现更为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商人们开始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不顾,而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是相当繁荣的,如常熟地区外调浙江地区湖州米接济杭州,嘉定县因不宜植稻而“向赖邻邑之米接济”。所以,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如军粮、救灾及城市用粮,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开始,长达14年的战乱中,清政府在江浙一带的漕运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改折(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晚清时期漕运之利上不归国家,下不属百姓,其间中饱私囊者大有人在,许多帮粮船舵设教立派,敛财滋事,结果造成漕粮成本不断提高,以致官民交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摘编自《清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船不得不绕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成为历史。运河通航之后,欧洲的船只可经地中海,驶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直接进入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时间和燃料都大大地节省了,苏伊士运河已成为联结亚欧非国家海洋运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都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海洋运输,平均每天过往的大型船只达60多艘,载重量超过100万吨。每年经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14%,在世界海洋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大运河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意义。
2023-04-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一中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医与中药】

材料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医的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到隋唐五代,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另外,唐代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中还用专门的篇目《大医精诚》详细论述了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历程及成果,提炼中医药学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观念。
9 . 【棉花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将工人迁入工厂的能力成为棉花帝国胜利的关键。结果,一道鸿沟横跨在世界上那些能够动员劳动力的政治家和资本家与那些做不到的人之间。多达一半的棉花工人是孩子和妇女,事实上,棉花制造业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女性主导的产业,他们只能拿到男性工资的30%到50%。工厂里生产环境恶劣,机器震耳欲聋,对工人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工业化伴随着抵抗运动,18111812年,英国的卢德主义者捣毁数百台机器。19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更注重组织协会,发起罢工运动,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叛乱就非常有名,工人的集体行动和世界棉花产业的空间布局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贝拉尔是印度西部地区中心,长久以来以其优质棉花闻名于世。到了19世纪70年代,贝拉尔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全球市场生产棉花。一位英国殖民官员观察到,在贝拉尔,“棉花的种植几乎完全是为了出口。国内家用布的制造受到英国商品进口的冲击,许多织布阶层的人已成为普通劳动者”。事实上,自铁路通车以来,欧洲成品得以进口,贝拉尔曾经欣欣向荣的传统棉花制造业几乎全部消失了,大量原本从事纺纱和织布的人口转变为农业劳动力,棉花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

——以上材料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工人这种生活近况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所带来的影响。
10 . 【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表1             1878年海关拔驷达收发信件里程、时间、频次统计表
1878年里程(里)时间频次
北京到天津25017小时每天
天津到上海
天津——镇江(陆运)20009天隔一天一次
天津——牛庄12008.5天一周一次
天津——山海关3——4天一周一次
济南——烟台6天一周一次
天津——烟台11天

表2             1906年天津周边邮路运输里程及时间表
邮路运输方式里程(里)时间(小时)
天津——山海关铁路(快)5876.83
铁路(慢)58712.43
天津——杨村铁路(快)600.75
铁路(慢)601.2
天津——小站天津——军粮城铁路运输440.75
军粮城——小站日班405
天津——德洲日夜班46753
天津——静海日班9312
天津——韩家墅日班202

—摘编自王含梅《“邮政时刻表”的形成与晚清邮政的时效经营》

材料二   近代长三角邮政包裹业务历年变化(1906-1936)

邮区1906年1916年1926年1936年
包裹数量重量(公斤)包裹数量重量(公斤)包裹数量价值(元)包裹数量价值(元)
江苏1126934229666781001970900392000122946005223008107300
安徽3816988911309200628500641008030001971002005100
上海2612028138408694003672800126980052534017268580079691100
浙江52744140987234250677200225800712080045360010918300
合计4648081466704209095069494001951700727524173858800100721800
全国13835344320109100326063299667660111711603271739105200223860400

——摘编自刘雅媛《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兼论长三角基层市场网络》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初天津地区邮政事业出现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上半叶长三角地区邮政包裹业务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八市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