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千多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的相似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9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时间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动不是现代生产力自发推动的,而是史无前例的双元革命,即经济大革命与政治大革命共同推动的。第二次大浪潮的物质基础是电与钢铁。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了爆炸性的大增长。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当世界其它地区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的时候,斯大林的计划在市场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一个大胆选择……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落相比,中央计划经济有能力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因而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短短7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令世界瞩目。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2021年,现行标准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方国家“双元革命”的代表性事件。“第二次大浪潮”出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大胆选择”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令世界瞩目的原因。
4 . 【棉花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将工人迁入工厂的能力成为棉花帝国胜利的关键。结果,一道鸿沟横跨在世界上那些能够动员劳动力的政治家和资本家与那些做不到的人之间。多达一半的棉花工人是孩子和妇女,事实上,棉花制造业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女性主导的产业,他们只能拿到男性工资的30%到50%。工厂里生产环境恶劣,机器震耳欲聋,对工人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工业化伴随着抵抗运动,18111812年,英国的卢德主义者捣毁数百台机器。19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更注重组织协会,发起罢工运动,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叛乱就非常有名,工人的集体行动和世界棉花产业的空间布局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贝拉尔是印度西部地区中心,长久以来以其优质棉花闻名于世。到了19世纪70年代,贝拉尔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全球市场生产棉花。一位英国殖民官员观察到,在贝拉尔,“棉花的种植几乎完全是为了出口。国内家用布的制造受到英国商品进口的冲击,许多织布阶层的人已成为普通劳动者”。事实上,自铁路通车以来,欧洲成品得以进口,贝拉尔曾经欣欣向荣的传统棉花制造业几乎全部消失了,大量原本从事纺纱和织布的人口转变为农业劳动力,棉花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

——以上材料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工人这种生活近况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所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最初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为了赔付战争赔款,通过无偿援助、技术援助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从而实现其经济目的;随后,在70年代,埃博拉等传染病的疯狂肆虐不仅伤害了人类健康和人身安全,更是导致了贫困,特别是在非洲,传染性疾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贫困化。财务省通过经济支持,通过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动了大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二战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这个时候的日本刚好面临全球卫生问题频繁出现的状况,无论是三大传染病还是埃博拉病毒,都为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契机。

材料二   “四省厅制”是日本通过政府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方式。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会有其他不同的省厅参与进来。虽然外务省在“四省厅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由于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责范围,四者之间缺乏一个控制位置。一个援助项目的实施依旧会根据多个部门进行商议,并经过商议—报内阁—再商议的过程,其依旧是复杂和难以协调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妲妲《二战后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6 . 每当问起哪一种饮料最能代表中国?答案毋庸置疑,茶。中国茶园面积约4900万亩,相当于种出了一个海南岛,茶叶年产量超过300万吨,相当于14亿人每人2.1公斤。大半个中国都跃动着它的绿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到了18世纪初,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这种香草(指茶业)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芬芳充满了使人欢快而不使人迷醉的茶杯。

镜头二:在英国,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年平均需要1磅以上的茶叶。要是茶叶贸易中断,那么情况会很糟糕。 从1700年到1823年,英国进口中国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共输出5300多万两白银到中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正是因为酒和茶替代了受到污染的水,才使得欧洲人口死亡率下降。茶为每一个需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为他们的简单生活提供能量源。

镜头三: 从1845年到1846年,英国输往中国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贸易逆差高达35%到40%,中国不需要英国的产品,但英国需要中国茶……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来决定,茶叶在充当等价物的时候,也是以茶叶基价为准的。

镜头四: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资本薄弱,无力采用机器生产,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依然巧立名目,加赠捐税。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1)根据镜头一、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茶叶传入欧洲后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镜头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为什么“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决定”?
(3)根据镜头四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怎样的历史命运,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与齐、晋争霸,开凿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运河。后来,在平定了江南的陈朝后,隋炀帝重新疏浚邗沟,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使政府得以有效地控制江南。隋、唐政权还大力兴修关中黄河(渭河)支流通向长安的运河,如广通渠等;北宋政权围绕首都开封呈放射状修凿运河;元朝通过开凿山东会通河段和北京通惠河段,将大运河东西走向的河段裁弯取直。

材料二   1842年6月,英国军舰进攻吴淞口炮台,攻陷后溯长江而上,长驱直入,很快占领镇江。英军沿长江一线,拦截漕船,掠夺商船,完全控制了扬州与镇江之间的长江航线,大运河漕运被迫中断,京师粮食供应紧张。不久,清政府被迫求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期间,由于大运河的中断,从广东等南方军工基地往天津运输军火遭遇极大困难,战机因此被贻误,洋务新政的部分成果难以被用于支援前线军队。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吕娟《中国大运河河道变迁基本脉络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影响运河兴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政府在两场战争中的失败与大运河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城镇女性始终活跃在消费市场。来自全世界的稀有物品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市场和商店,使英国日益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乡村工业的兴起吸纳了众多的城镇和乡村的女性劳动力,她们从事毛纺织业的初级加工工作,为英国14世纪经济模式的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多是作为小商贩角色存在,她们从乡村收购农民多余的农产品,带到城镇市场出售,在城乡经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整个城市得以有效运转起来。

——摘编自胡玲女《1415世纪英国城镇女性经济权利和经济活动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普通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女工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产阶级妇女为了摆脱男性的束缚,跨出了封闭的中世纪家庭生活,从事大量社会工作,勇于抗争不公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革命时期因妇女地位低下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因而新兴的文化沙龙就成为当时新思想和新观念萌发的一个重要场所。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14—15世纪英国女性的角色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时,对外航海贸易通过丝绸之路繁荣起来。对外航海贸易管理在经历了汉魏、六朝将近800年的实践之后,至隋唐时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唐律》的制定和实施,与对外航海贸易有关的法律文件遂相应地得到了增补完善;以互市监的参与海外贸易为标志,中央政府对航海贸易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更为重要的是,继汉代候官之后,一种全新的海外贸易管理官员——市舶使,又出现在海外贸易管理舞台上,进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对外航海贸易管理的市舶制度时代。

——摘编自王杰《中国古代对外航海贸易管理史》

材料二   唐朝海上贸易十分活跃,当时通向国外的贸易路线已达七条。从海上来的外商多集中于广州,至唐末,泉州、明州等地也接连出现外商活动足迹。8世纪末,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十分重视从海上经天竺(印度半岛)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的丝绸、金银器、漆器、竹器、瓷器、茶叶诸货外运至西方各国。而西方各国的大量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输入中国的除涉及音乐、舞蹈、绘画、体育、运动、建筑、医药、历法、宗教等文化外,还有玻璃、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驯象、狮子、骏马、白鹦赋、胡椒、白豆葱,以及从甘蔗中榨糖的技术。

——摘编自何敦铧《唐代对外贸易及其成就》

材料三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虽以贸易为主导,但其文化影响深远。如果说东西方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交融,促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这一切均应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交通网络来完成的。海上丝绸之路把古代主要世界文明地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欧的海上交通大动脉。经这一海上通道,东西方古老文明相互激荡,彼此交流,从而对世界文明的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中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文学、哲学等,均经此通道而获得了充分的交流。

——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管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影响。
2023-11-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居室”虽然只是满足生活的需要,仅仅是代表了古代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但其在精神层次上的更重要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维持社会秩序的“礼制”,如《礼记·曲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这种蕴含着礼制精神的建筑次序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标准,它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严格依照礼制的要求,绝对不能出现僭越等级的设计和相应的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民宅还是宫殿和城市的设计、规划,基本上都采用了严格的中轴对称式布局,即重要的主题性建筑居于中轴线上,其他附属性建筑则对称安排在建筑群中轴线的两侧,这种建筑布局展示了中国古代礼教所充分强调的“尊者居中”的基本要求。这实质上反映的就是建筑物所代表的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地位的不同,即严格的封建等级制。

——摘编自张守连、许亮《浅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三种境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