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地图

材料一 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等。下图为其中收录的一幅地图《全新极准世界地图》。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注:

①古希腊罗马诸神,正中是阿波罗,代表太阳。周边是其他诸神,代表行星。

②托勒密(约90-168年),其地心说是中世纪教会认可的宇宙观。

③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④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

材料二       世界大洲分布图


(1)地图展现了特定时期作者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也是文化的产物。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阐释上述观点。
(2)阅读材料二,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每个视角下至少有两个信息。
2023-05-08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分别为唐代都城和北宋都城的商业空间示意图。图片信息直观地反映了(     
A.宗室与贵族势力的衰退B.皇权对建筑分布的影响
C.“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某地商埠区、老城区及铁路位置示意图。基于该地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人曾这样描述道:铁路通车10余年间,该地风气大开,商业气息渐浓,成为“百货骈臻、相形度势,实为汴洛间一大都会”。据此判断该城市应是(     
A.开封B.清江浦C.洛阳D.郑州
4 . 下图是中国原始农业示意图,这表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A.游牧区与农耕区基本重合B.已成为世界主要作物的起源地
C.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D.食物生产呈现地域性与融合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北魏洛阳内城复原示意图。内城中主要有宫城区、官署、官邸等,而一般官宅、寺院、 民居、市场等大都放到内城外的郭城内,且里坊建设整齐划一,辅之以严格的管理制度。这说明(     
                                         北魏洛阳内城复原示意图

   
A.城市治理理念出现重大转向B.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C.中国古代城市形制逐渐定型D.布局凸显城市经济文化属性
6 . 如图为《二里头都邑平面示意图》。其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出当时(     
A.夏文化进入繁荣鼎盛时期B.都城规划基本成熟
C.开始进入国家的初始状态D.城市营建制度严密
2023-09-25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地域化经济体的全国性组合示意图


——摘编自方书生《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与内容》

材料二:近代的开埠通商,不仅使中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也使得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在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登陆并壮大,从而导致港口—腹地这一先进生产力空间扩散和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的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交通和通信体系的形成和扩大,促使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最终形成。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呈现上述特征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
1900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的发展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原因,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城市改造进行简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指出新中国成立后AB、BC、CD三个时段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以“改革”为视角简析CD段特点出现的原因。
9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10 . 蔗糖的世界之旅

材料一   世界蔗糖业传播路径示意图


材料二   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是早期近代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者,1625年,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蔗糖。据现代学者估算,来自巴西的各种蔗糖到里斯本后,价值增加2.5倍到4倍。但甘蔗是一种非常耗费地力的作物,一块土地种植甘蔗15年左右,其肥力就开始下降,所以葡萄牙殖民者强迫黑奴不断砍伐森林,开辟新的种植园,但在1808年以前,巴西进出口贸易完全由葡萄牙垄断,种植园主并不与世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1635年法国控制马提尼克岛后,殖民者开辟甘蔗种植园,到19世纪30年代,该岛屿3/4的森林都毁灭了。因为森林砍伐剥夺了许多动物栖息森林的天然习惯,过度的砍伐森林导致数百种动植物灭绝。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文明互动的表现》等


(1)观察世界蔗糖业传播路径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描述蔗糖的洲际传播路径(写出大洲即可)。
(2)阅读材料二,分析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023-0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