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1 . 如图为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统计图,据此可知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单位:次)(     

A.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欧大陆全境B.交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
C.“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D.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友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A.保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B.保证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C.强化了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D.适应了产业革命的需求
2024-04-04更新 | 7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
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024-02-19更新 | 276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1次组卷 | 80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770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赛马装备的改进B.工人休闲娱乐时间增多
C.铁路运输的发展D.现代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7 . 《齐民要术·序》:“舍本逐利,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露。”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工商皆本D.以民为本
2024-0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2024-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9 .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城市商业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024-01-01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歌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12-31更新 | 125次组卷 | 4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