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17年首列伦敦至义乌中欧班列满载货品出发,全程长达12451公里。线路始发于英格兰东部,途经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最终抵达终点中国东部。火车通行时间耗时约18天,相当于海运所需约一半的时间。该班列(     
A.必然要经过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B.使中美经贸往来更加紧密
C.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D.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2024-05-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1690年,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邦(Nicholas Barbon)在《论商业》中呼吁在伦敦建立公共银行:“像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这样的大商业城市,都有以信用为基础的公共银行,这为商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繁盛。”1694年帕特森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应由议会来建立一个可流通的、有利息的公债体系,还能便于伦敦和威斯敏斯特的借贷和还款,以合法的形式为政府设立一个投资者团体,只要有需要,就能转让出公债中的财产。”以下表述中与该银行相关的是(     
①政治变革为其成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工业革命开展促进银行的建立
③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④早期银行业发展的推动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2024-05-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古代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中,有一位名叫鄂多立克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从威尼斯出发,到达中国以后,由江淮运河进入会通河,北上大都。他途经的运河(     
A.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方B.促进沿岸城市清江浦崛起
C.加速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推动当时政治中心的北移
2024-05-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疫病浓缩了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医临床的进步。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A.中国疫病分布有从长江中下游向外扩展的趋势
B.中国疫病时间分布均衡,与社会治乱变化相关
C.人地关系演变是中国疫病分布变迁的唯一因素
D.中医建立独特的实践体系,临床诊断经验丰富
2024-05-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1900年,被誉为“光之城”的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它展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展示了一些令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关于巴黎世博会的推断,合理的是(     
A.购物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服务B.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
C.展厅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D.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
2024-02-25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随着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便屹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从此,罗马开始收获战争种下的‘庄稼’了。”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庄稼”的有(     
①奴隶制庄园的发展②复合式公寓的出现③贵族寡头制的巩固④最早成文法的创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2023年中国对外粮食援助情况表(部分)。该表反映了中国(     
2月14日中国政府向多哥提供粮食和营养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3月9日中国向塞拉利昂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项目交付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
行。
4月4日中国向毛里塔尼亚紧急援助1000吨小麦。
5月11日中国向南苏丹提供2396吨人道主义紧急粮援,交接仪式在朱巴举行。
6月28日中国向津巴布韦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交接仪式在津首都哈拉雷举行。
12月11日中国驻刚果(布)大使李岩与姆巴耶共同签署中国政府对非洲提供粮食援助项目完结证书。
A.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B.贯彻“与邻为善”外交理念
C.经济实力位居世界首位D.成为世界第一对外粮援大国
2024-0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雇工大都与雇主具有人身隶属关系,长工列于雇主的户籍之中,受雇主管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实际生活中雇主与雇工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逐渐松弛。万历十六年,颁布条例,解放了农业短工,使他们在法律上与“凡人”(具有完全人身自由的自由民)处于平等地位。乾隆五十三年,清政府又颁布条例,解放了农业和商业雇佣的长工,给他们以人身自由。至于手工业雇工,明代中叶以后,匠籍制度日益松弛,清代初年,政府颁布谕令,“免山东章邱、济阳二县京班匠价,并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乾隆以后,雇工与雇主之间,不立文契,口头约定的工期未满而随时辞工等现象,日益增多。

—摘编自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

材料二   英国主仆关系演变

18世纪前仆人是主人的私人物品,依附于主人而生存。
18世纪主仆作为共同体,过着和谐平静的生活。仆人们热切关心主人的起居,主人也深深地依赖仆人。
19世纪仆人不仅仅是一个依附者,而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群体工作的雇员。
20世纪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家务外包业的发展等因素,主仆关系逐步衰落。1960年英国的仆人数量从1851年的一百万减少到三十万人左右。

材料三   新技术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首先是核能技术进步。20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学的迅速发展揭开了核裂变的奥秘,使人工利用原子能成为可能。1946年美国颁布“原子能法”并成立原子委员会,委员会由联邦政府主管并负担大部分费用。几乎与美国同时,苏联也开始发展原子能技术。1949年9月,即美国原子弹爆炸四年以后,苏联也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科学技术的普及使构成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如劳动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等发生了变化。行为科学家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在受人尊重、工作成就感等激励因素被满足时,就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行为科学平行的还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它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如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等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运用,力求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雇主与雇工“人身隶属关系逐渐松弛”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表现形成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主仆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分别分析造成19世纪和20世纪主仆关系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核能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并结合所学,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简析“新技术革命”的意义。
2024-02-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