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前期上海地区的社会流行语汇。

类别社会流行语汇
商行文化鞠躬、英蚨、领事厅、买办、十里洋场、酒楼、影院等
饮食习惯番菜、洋餐、自来水等
服饰爱斯头、高丽布、旗装、香水、一字襟坎肩等
用品用具自由车、洋车、轮船、自鸣钟、电线、电报、德律风(电话)等
娱乐活动马戏、影戏、赛车、赛马、跑狗等

——摘编自陶垠霖《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两河流域人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 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16~1846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从43%增至68%,60年代达到97.5%。1828~1836年德累斯顿、卡塞尔、汉诺威和达姆施塔特成立了技术训练机构。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1842年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算术、几何、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这反映出德国(       
A.强调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B.工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C.教育发展迎合了工业革命需要D.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在欧洲首先是在安特卫普产生了近代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随后在西欧各国迅速发展起来。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这反映出该时期欧洲(       
A.不断拓展海上航路B.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价格革命影响广泛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5 . 下图所示为2018年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行业分布占比情况(单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较为注重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市场B.引领现代科技的发展潮流
C.科技创新以增强社会活力为目标D.科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下图为1906年通俗画报刊登的《谣言可笑》。针对民间流传已久的“扫把星”天象预警的可笑谣言,配文“彗星出现这件事,原来是天道之常,不关什么人间的祸福”,两位身着旗装的妇女围在一起,一位指着墙上告示在给另一位讲解。该画报意在(       

A.抨击儒家伦理纲常B.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
C.推动社会文明开化D.讽喻清朝的统治危机
8 . 一个开埠时曾来过上海的英国植物学家,在1848年重来上海时感叹道:“使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曾听说上海已经建造了许多英美的洋行,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两家洋行正在建筑;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一座规模颇巨的城市了。”据此可推知,当时上海(       
A.商贸发展推动城市化B.城市功能发生显著变化
C.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的供求平衡。1947197630年间,印度共进口粮食1.22亿吨,花费60多亿美元的外汇,粮食短缺不仅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及国家的稳定。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中间人”制度,排除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与之不同的有效进步的农业生产制度。其次,独立以后,成立了粮食政策委员会、粮食收购委员会、粮食调查委员会、粮食价格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印度粮食公司。这些相对稳定的粮食机构,对粮食问题进行干预,对印度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开艳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发展情况。

时间主要内容
1949~1952进行土地改革、大兴水利等粮食增产政策及粮食自由购销和政府调控市场相结合的粮食流通政策
1953~1977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压低粮价、限制粮食消费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3废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4~2003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调节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印度和新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10 . 2002年,美国通过的新《农业法》中,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直接补贴和无追索贷款,并把差额补贴改为目标价格与反周期支付,差额补贴变成了目标价格与有效价格之差。据美国农业部测算,2002—2011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预算增加了约83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90亿美元。这反映出美国(     
A.建立起了完善的粮食干预系统B.种粮农民收入实现与市场脱钩
C.新自由主义思想遭到巨大冲击D.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