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印度铁路,利润流向何方?”

                                —摘编自【韩】宋炳建《图说世界经济史》
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探究上述材料,围绕“铁路对印度的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保定,地处太行山东麓、白洋淀西侧,东邻萍河。考古队发掘出土了较多的兽骨、禽骨、鹿角、蚌、螺壳、木炭、石料、树叶和种子等,以及少量陶片。据测定,该遗存北距今约一万年。这一遗存(     
A.证实了村落最早出现于中国B.可用于研究村落的萌芽状态
C.反映出当时农业文明已出现D.说明当时自然环境适宜生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4 . 关贸总协定第24条允许过渡性临时协定的存在,其要求这些协定必须载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与进程表”,但并不要求建立自由贸易集团以及达成互惠安排要经过关贸总协定缔约国事前或事后的同意。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A.挑战了多边贸易体制B.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未根除保护主义观念D.协调了国际商业合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自称: “局员皆有巨资,倡为商股,即各董事亦系有股之人所充;孰不望局务蒸蒸日上?” 《申报》报导: “查此局近殊盛旺,大异初创之时,上海银主多欲附入股份者。”由此可知,招商局的这一经营之道有利于(     
A.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B.瓦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C.推动洋务运动迅速兴起D.促进本国近代工业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目前考古学界认识,农业革命从公元前9500年开始先后在中东、印度、中国北方和南方等若干区域发生,随后逐步扩散到若干其他地区。农业革命伴随劳动生产工具从旧石器、中石器向新石器演变。农业革命逐步创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获得食物供给控制能力,正常年景下可能提供一两成的剩余,为长期社会分工与效率提高以及城市产生奠定了基础。但也正是农业革命后形成的人类疾病模式在文明和城市出现与演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到更为晚近历史时期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疾病大交换,奠定了近现代人类疾病全球化环境的历史前提。就文明社会人类熟知并深受其害的诸多传染病来说,追根溯源大都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对话卢锋: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将工人与其土地和家庭隔离开来的工厂制度产生了新的危险。除了由机器造成的事故外,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数百万从前的农业工人从开放的田野进入工厂,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19世纪英国的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他们发现了英国工人正遭受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许多疾病之苦。日益增长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进一步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到19世纪中叶,医生、公共卫生界和社会改革家以及激进派开始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

——摘编自【美】大卫·罗斯纳《20世纪史》

材料三   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农业革命出现产生的积极作用,概括农业革命后“人类疾病模式”的特点,并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类传染病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从根本上改变的表现。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出现后社会各界对“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量华工走向世界”的背景。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1世纪,古代罗马的希波克拉底描述了疟疾周期性的发烧,将它们标记为间日发作的、三日发作的、恶性发作的和每日发作的;科鲁迈拉将这种疾病与来自沼泽的昆虫联系起来。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自然环境呈现恶化趋势B.人们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C.对疫病的认识有所深化D.已经能够科学防治疫病
8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东汉的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据此可推知,东汉时(     
A.商业兴盛促进了城市繁荣B.地域性商人群体贸易活跃
C.城市的政治功能逐渐降低D.南北方经济达到平衡状态
9 . 1988年,我国卫生部、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从事有偿业余服务,有条件的项目也可进行有偿超额劳动”等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意在(     
A.提高为民服务质量B.强化全民的公共意识
C.实现资源公平配置D.探索市场化改革之路
10 . 有学者统计,明清时期棉织业较普及的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8个省的529个县中,产布县有423个,其中有322个县明确记载为商品布,这322个县中有122个县以生产大宗外销布为主,说明有200个县主要是地区内销售。材料可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A.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B.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家庭自给性副业性质的改变D.棉纺业的区域间差异呈日益缩小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