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拉丁美洲也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9世纪末,在西半球、东南亚、非洲等适宜种植的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园体系和供应链。20世纪咖啡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但咖啡生产国的相对贫困化问题在现有国际体系下仍难以根本解决。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400年前,喝咖啡只是土耳其人的一种神秘习俗,英语里甚至没有“咖啡”这个词。今天,“咖啡”可能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传播最广的词语。300年前,商业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一个——也门,他的供应控制在一小群商人手里;今天,这种经济作物已经覆盖70多个国家,关系着2500多万人的生计。200年前,咖啡是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奢侈品,咖啡馆是思想、谈话、艺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今天,它成了无物可替代的工作提神药,全世界每天要消耗几十亿杯咖啡,近2/3的美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100年前,因为担心咖啡价格过低,拉丁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商人开始向美国的咖啡消费者宣传种植园的情况和他们的重要性;今天,咖啡是最主流的“公平贸易”商品。想思考世界经济如何运作,自己又如何应对,咖啡是最常用的案例道具。出于上述原因,人们常说,“咖啡联接世界”。

——《咖啡帝国:一部崭新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简介: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在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参考简介,结合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砂糖与世界历史”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

作物名称传入时间
葡萄、首蓿、核桃、大蒜、香菜、黄瓜、芝麻、蚕豆、筑豆、石榴汉代
波斯枣、巴旦杏、菠萝蜜、油橄榄、胡椒、无花果、菠菜、胡榛子、西瓜、小茴香唐至五代时期
占城稻、胡萝卜、凉薯、南瓜宋代
红薯、玉米、马铃薯、烟草、花生、辣椒、番茄、菜豆、结球甘蓝、花菜、洋葱,杜果(芒果)、苹果、荔枝、菠萝、番木瓜,陆地棉、向日葵明清时期

——摘编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物种引进》

围绕“食物与物种交流”或“商品贸易与日常生活”,参考表中的一组或几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糖与世界发展】

材料   蔗糖是糖的一种,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而蔗糖则频频现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虽然仍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徙。甘蔗栽种与甘蔗经过机械或化学的转化而生成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请从上述图片中任意选择三张有关联的图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止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
2022-04-27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9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有学者认为,16世纪,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又易于栽培的农作物的传入,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粮食生产革命”。请从表格中提取四条相关信息,对“粮食生产革命”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表述成文,论据有效,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