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情况描述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民族”大熔炉据说,15004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里约热内卢,考察了9天,留下2名死囚便离开,这两名死囚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种人。至今,据巴西官方调查显示,国内人种占比情况大致为白人47.3%、混血43.1%、黑人7.6%、亚洲人2.1%,剩下的是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
海地的圣多明各—被灭绝的原住民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前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福州—甘薯养活了更多中国人口1593年,闽商陈振龙将已经从美洲传到吕宋岛的甘薯带回福州引种,被称赞为“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甘薯的单产特别高,适应性很强,又“不与五谷争地”,于是得到迅速传播。1765年朝鲜从中国引进甘薯时即有诗云:“万历番茹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比甘薯晚些时候,马铃薯也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登陆中国。此时的甘薯在新的外来户面前俨然已成本土之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体现的“哥伦布交换”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外交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上三幅地图分别为《古代主要文明(公元前4千纪~公元5世纪)》、《唐朝中外交流》、《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中提炼一个论题,结合地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2024-02-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里的历史信息



该地图中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结合地图信息加以说明。
2023-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


啤酒
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

红酒
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

咖啡
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
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8 . 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全球范围的交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传播”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茶”字发音的传播进行阐释。
2023-04-27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