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一片东方树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材料一: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转变成中原的。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材料二: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如图1所示,为1575年左右意大利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软胎油-醋瓶和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如图2所示,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它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图1

   

图2

——摘编自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茶叶生产逐步复苏,5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切茶机等茶叶精制机械,使我国茶叶生产长期依赖手工的落后局面获得改善,显著减轻了茶农的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加工质量。197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公顷,产量达到27.72万吨,出口量达到10.68万吨,分别为1950年的6.2倍、4.5倍、5.7倍,为我国后来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11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批下来的专利《一种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设备与工艺》,进一步提升“冷泡茶”工艺,成为“热泡清茶”品饮方式的补充,丰富了茶饮体验。

——摘编自陈宗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茶文化”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

——摘编自中华粮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
2022-07-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社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

时间事件目的
1947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
1954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1980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共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2022-01-04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食物传播与文化交流】

材料一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丰衣足食”成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切实的目标。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蔗糖这一来自旧大陆的食物,它是在美洲被广泛种植,然后又回流到欧洲,带来了饮食和社会关系上的革命。蔗糖产量的增加,导致欧洲糖价不断下降。之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价格昂贵的调味品,到1800年左右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这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堪称食品工业化历史上的里程碑。随后,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食物就像汽车等电器一样,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工具理性所代替。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不同的烹饪方式,则体现出不同的文明形态。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获取和烹饪食物的方式。前者以铁石刀兵获取食物,其烹饪方式也显得粗犷豪放,以配合其游牧生活;后者需要驯化谷物,悉心照料,将其碾碎为粉,揉制成团,或烹煮,或发酵烘烤,精细化的烹饪方式,塑造出复杂的分工社会,也构建出农业文明相对复杂的等级性。帝国的兴起,将烹饪方式化为某种帝国特质的表现,随着帝国在地域上的扩张,不同地域的烹饪方式被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之中,而不同帝国间的接触与碰撞,又互相交换着不同的烹饪方式,烹饪成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提供了在对抗中互相融合的可能性。全球时代,通过烹饪构建起的多元文明,早已冲破了帝国的疆域和界限,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征服——扩张的叙事模式了。从这一意义上讲,你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食物的历史表明,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行为,即只是为了解决温饱,当人们日渐进入丰裕社会的佳境时,饮食更多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的原因,并归纳近代食品工业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导致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概括饮食文化交流的特征。
2022-05-24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2)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依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共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7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如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年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人类生活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逐渐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营养摄入全面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2023-06-1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脱(计量单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脱。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3400亿斤,1961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6000亿斤,1984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9 . 聚焦:梳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发展的过程,归纳其取得的成就和原因,分析消除贫困与食品安全的措施?
历史进程与主要成就备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机械化
集约化
_
粮食生产现代化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传统农业向____农业转变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____农业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
【美国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结合】
20世纪下半叶——:农业高科技化
优良____技术推广化肥技术广泛应用
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农业机器中人工智能化应用如农用机器人推广
畜牧业生产现代化养殖场牧场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制约食物生产储备的因素】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推动
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
农业机械投入使用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
杂交育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1930年美国培育出
小麦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
杂交水稻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____年袁隆平培育南优二号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人工智能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粮食储备技术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界50年代____国使用
低温低氧储粮技术20世界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万吨大型粮仓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
粮食储备自动化智能化
冷冻食品技术
冷冻食品工业20世纪20年代起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
____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消除饥饿食品安全
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问题
原因: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减小
对策:
方针:立足____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政策: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科技:农业科技进步
食品安全问题
原因:____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对策:颁布法律确保食品安全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原因:
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减少
长期投资不足与金融经济危机
国际政治经济压力
气候变化
应对:
政府政策支持制定法律法规
增加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____合作

2022-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0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
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
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2022-07-18更新 | 8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