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 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 年       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 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结构改变
2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
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
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2022-07-18更新 | 8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00项,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亚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

——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

材料二   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

项别
时间
进口总量大来进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
1867~19212.76亿466461出口322出超311---1903~1914:入起204
1915~1921:出超143
502419
1922~19375.20亿18731.861进口880入超828504入越47532503168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引进高产作物的背景,并说明对黔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经验。
4 .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铭砖刻文有“有东门从南第廿三行从西第五窖”
苏州通天二年粗糙米白多一万三
xx十五石耗在内
“押仓使孙亮 监仓御史陆庆”
       

——在洛阳出土的隋唐时期含嘉仓的铭砖

凡凿客置屋,皆铭砖为庾斛之数,与其年月日,受领粟官吏姓名。又立牌如其铭。

——《唐六典》

材料二   《贞观政要》有言“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全唐文》载:“如时当大稔,事至伤农,则优与价钱,广其籴数;谷若稍贵,籴亦便停。所余少多,与年上下,准平谷价,恒使得中。”《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州、县以长官为首,监、署等亦准此。”

——据《新唐书》等

(1)材料一的铭砖记录了哪些信息?分别说明含嘉仓铭砖与《唐六典》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举措,据此可得到哪些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期以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关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途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人类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须采取的对策。
2023·江苏南通·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仅靠定量供应的一点粮食无法维持民众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美国占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实现日本民主化、非军事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美国的占领成本,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对日政策,开始了对日本的粮食援助。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试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023-04-17更新 | 5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21年,长沙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迎来国家层面的评估验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为:“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唐律疏议》云:“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於卑贱致死,依故杀法。”

材料二   英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是1860年《食品与饮料掺假法》,这是在医生约翰·波特斯盖发起的以直接要求英国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令、强化食品安全为目标的食品改革运动的浪潮下促成的,他推动了伯明翰的开明议员,以伯明翰为中心,联合其他城市要求中央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法令。在食品改革者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又制定了1872年的《食品与药品掺假法》。直到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近代英国第一部得到有效实施的食品安全立法,即《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由此,英国初步确立起以地方政府事务部为主导,地方当局和公共分析师分工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立的背景。
(3)结合所学,作为一名市民,你能为长沙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做哪些努力?
8 .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面临巨大的考验,也使人们对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先后制定的(律疏》和(唐律》涉及食品安全的记载有五款,分别为第59条、103条、107条、108条和263条,涉及宫廷御膳、百官外膳和民间有毒脯肉。一方面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另一方面在民间设立行会制度对基层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也要纳入到官员绩效的考核范畴,并实行问责机制,赏罚有度。同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门设置(食治》,详细论述了百余种食物的药用价值及食用禁忌。

——摘编自赵向豪陈彤《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牛奶在英国得以普及,但掺水卑达到10%—50%,致命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同时科学界建议改变喝生鲜牛奶的习惯,喝煮沸的牛奶。政府制定《牛奶和农场法》(《结核病防治法》等,严禁出售携带病菌的牛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率虽降下来,但并来根绝。1865年巴氏消毒法带来食品工业的革命,但牛奶商借口“巴氏法会增加成本”而拒绝使用,直到1949年巴氏杀菌法才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定量分析法、细菌分析法等技术使“当局的实验室能够对牛奶的纯度和卫生程度作出判读",从而加强对牛奶业的监管。《柳叶刀》《泰晤士报》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知情权。

——摘自魏秀春《英国的食品安全立法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牛奶问题的措施,并谈谈你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