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顿官刚编译《西方笔的变迁史》等

笔的演进(如图)蕴含着影响人类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请提炼出其中一个因素,并围绕该因素,选择其他的生产生活工具进行阐释。(要求: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类生产生活工具均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300余年的东西方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对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该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     
A.新航路开辟导致西欧贸易逆差B.东方在新航路开辟后获利较大
C.东方生产方式整体上优于西方D.西方开展机器生产的外部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各种宗教节日庆典加起来约有一百来天,圣诞节、守护神节等较有代表性。守护神节没有具体时间,但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物资和资金来举办庆典活动,一般会在秋收后举行。除参加宗教节日庆典外,英国人还经常在酒馆、客栈中饮酒、看报、闲谈、讨论社会新闻和国家大事。欣赏音乐也是各个阶层比较喜欢的休闲方式,拥有礼拜习惯的英国大众到教堂做礼拜的同时能欣赏到宗教音乐。在英国,普通民众常欣赏流浪人的音乐演出,体育方面更热衷于斗兽运动和足球运动。由于没有太多的规则,足球运动中击打或伤害对手的现象常有,充满了暴力与血腥。而英国的上流阶层更喜爱打猎,还会到外地城市度假旅游休闲,家庭文化娱乐休闲也更为丰富,阅读、园艺与朗诵都成为他们当时的业余爱好。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后,英国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休闲潮流的“领头羊”。“现代”“先进”“健康”的休闲生活理念开始对城市中的新旧民众产生影响与冲击。人们的休闲活动由原来的随意变成了定时。人们追求的休闲已不再是宗教慰籍,而更多的是世俗的利益。娱乐、体育、演艺观赏、旅游等休闲方式明显增多。原来只有贵族才消费得起的休闲商品如咖啡、茶叶等价格逐渐下跌,普通民众也可消费。工人阶级向上流社会靠拢,开始提高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追求。斗兽运动逐渐被禁止,足球、拳击等体育休闲活动则被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人们设置专门的比赛场馆来组织体育活动赛事,通过向观众收取门票来获利。不论是在剧院、音乐厅还是度假村中,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买卖关系。

——均摘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的主要原因。
2024-05-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下图所示是1784—1826年英国进口贸易的统计情况。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A.工业化迅速发展B.粮食实现了自足C.民众生活境况差D.海外殖民地广阔
2024-05-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世纪初的英国工厂中,厂长是主要的管理者,他们可以制定任何形式的管理制度,可以给工人安排任何种类的工作,并可以随时改变工人的工作任务。工人只负责工作,不被允许建立任何工人组织。这说明当时英国(     
A.机器生产减轻了工人负担B.工厂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C.工人阶级的抗争意识较弱D.工厂管理制度较为规范
6 . 20世纪初,欧美出现研究科学管理的热潮:美国的泰勒从工时研究入手,科学设计动作,控制工时,确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法国的法约尔提出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十四项管理原则;德国的韦伯创立科层制,认为其可以较为理想地应用于一些庞大复杂的组织中。欧美的科学管理研究(       
A.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渐次出现
C.违背了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潮流D.适应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
8 . 1880—1913年,德国的机器、动力运输工具和电器产品出口额由4450万马克增加至102470万马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机械、化学、电器产品输出国。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性加强B.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受冲击
9 . 下图反映了 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说明(     

A.世界经济马鞍型发展的必然规律
B.全球治理体系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D.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2024-02-23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10 . 以下为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70年代,生丝外销的不振及其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引起了中国朝野各界的震惊。从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以《申报》为中心,展开了如何振兴丝业、挽救国粹的讨论。

1874年《申报》刊文《论西国治蚕茧法》,第一次在中国对“西国治蚕茧之法”进行介绍和论说:“盖中国人于蚕茧方成之时,即欲抽取以做生丝,未免过为性急,宜其丝内多有损坏也。如能照西法治之,则断无此等弊矣”。

1881年《申报》又刊出《论丝、茶二业整顿难易》,开始从中西“官”“商”关系的不同来探究中西生丝产销的差异。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受“官”之保护,只要对振兴输出有利,“官”即尽心竭力加以培育,以供“商”之利用。反观中国,“官”“商”却是背道而驰。要想振兴贸易,就必须改造迄今的“官”“商”关系,使官、商结为一体,互为助力。

1882年,《申报》发表《机器缫丝说》,论证引进国外机器缫丝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机器缥丝,诚哉事半而功倍矣。华人其亦多养蚕以供机器之用,而益裕其利源也哉。”发表《观缫丝局记》,以实地考察丝厂生产的游记形式,记述了公平缫丝局的规模、设施、原料储备、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意在说明“该公司必有蒸蒸日上之势”。引起强烈反响后,又趁热打铁,发表《缫丝三利说》,以公平缫丝局观摩者答复友人提问的口气,宣传新式丝厂的“规模恢廊”“布置周密”“机器灵捷”和“立法美备”,以破除社会上对投资或举办机器丝厂的犹疑和观望心态。

1887年,总理衙门发出上谕:“令民间置办机器缫丝,不必由官经理”,大力推行鼓励民间人士引进和经营机器缫丝生产的政策。

——杨中华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大讨论》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申报》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