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墓葬遍布云南各地,下表为部分云南墓地出土的汉代钱币的情况(部分)。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墓葬名称出土概况
曲靖八塔台墓地武帝以后到西汉末期墓葬49个,其中出土五铢钱或新莽钱的有21个
曲靖潇湘平坡墓地武帝以后的墓葬21个,其中出土五铢钱的墓葬8个
陆良薛官堡墓地汉武帝以后到东汉的墓葬47个,其中出土五铢钱或新莽钱的有6个
江川李家山古墓群西汉中期到东汉的墓葬64个,有2个出土五铢钱
A.中原和西南地区贸易出现B.商品区域化生产特征明显
C.云南与中原贸易较为频繁D.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放松
2 . 根据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35000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文献档案内容极其详尽、细致,每条商贸道路上设有驿站,提供各种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A.国内市场的形成B.对外贸易的繁荣C.文化交流的频繁D.商业规模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政府规定,土地等大宗物品交易时当事人须用官方统一印制的契书来订立契约。官府对契约的时间、主体、担保等要素都有严格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契约文书,会因此失去效力。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规范契约形制C.维护市场秩序D.缓和社会矛盾
4 . 宋朝初年以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戎人得钱,悉销铸为器”,于是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进行物物交换。宋朝的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B.凸显了中原地区经济优势
C.扭转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D.基于维护边疆安全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张骞回到中原后,汉武帝展现出“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于是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据此可知(     
A.国家战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B.西汉朝廷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
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东西方交往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加强
C.契约观念相当流行D.社会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2024-01-19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2024-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在京经商的商人,可以将大量现钱交给节度使的进奏院,然后拿着进奏院开出的票据,到相应的藩镇取款办事。宋代初年中央政府在开封开设便钱务,规定商人可以将现钱交给国库,然后由便钱务发给票据,商人凭票到各州府取款。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促进长途贸易发展B.剥夺藩镇的财政权
C.方便商人进行交易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59年,汉赋名家王褒在今四川成都为朋友向家仆写下了《僮约》,详细约定了仆僮的职责,包括“脍鱼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绵亭买席、牵犬贩鹅”“贩于小市、往来市聚”都是出自其中的名句。据此可以推知(     
A.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B.南方城市商品经济兴旺
C.汉代庄园经济的繁荣D.西汉四川出现饮茶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