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750年以后,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系统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琉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也不再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三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职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2024-05-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魏大臣甄琛指出:“今伪弊(指南朝)相承,仍崇关廓之税,大魏恢博,唯受谷帛之输。’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商业发展的不平衡性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C.大一统下商品经济的发展D.区域性市场的繁荣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5月金科百校大联考测评(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军市,下表是典籍中对军市的相关记述。军市的出现(     
典籍内容
《战国策·齐策》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
《商君书》令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藏)
《史记》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收入)皆自用飨(奖赏)士
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B.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
C.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D.是导致诸侯割据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晚清海洋利用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昌国(460—640年)是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的,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地方政权。图中《高昌延寿五年赵善众买舍地契》订立于公元628年,是敦煌文书中一份典型的土地买卖契约。该“地契”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     
延寿五年戊子岁三月十八日,赵善众从孙廻伯、范庆悦二人边买五城辛场中舍地……钱即日毕,舍地即日付。……三主和同立券。券城【成】之后,各不得反悔。悔者壹罚二入不悔者。……

清【倩】书道人酉□

时见范□

临坐张师□

A.高昌国注重规范土地交易秩序B.唐王朝已经实现对新疆地区的完全统治
C.封建官府纵容地主兼并土地D.民间契约只维护买主的正当权益
2024-05-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
西周耒、耜、,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耒、耜、犁、锄、锵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等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图1   西汉时期手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2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示意图

(2)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
2024-04-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埃及的商业契约在签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仪式,这些仪式包括祈祷、祭祀和对神灵的宣誓等,以祈求在神灵的保佑下契约能顺利履行。这说明古埃及(     
A.神权主导社会经济生活B.积极推行商业契约的普及
C.重视商业契约的庄重性D.民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合股经营迅速发展。微州商人、山西商人,都有合股经营的传统。“近亲者乃至同乡问的合伙,即合股”的经营方式为当时所盛行。清代山西商人采用合股经营的现象更为普遍。据记载,山西介休富民吴龙图等十六人各出股银数万两,交侯生芸领本贸易,“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号”。一家字号可以由多家股东共同投资,而很多股东联合成为实力雄厚的集团资本,也可以同时经营多家字号。在合股形式下,投资者(股东)并不直接插手具体业务,字号的管理工作皆另委专人负责。股东的职业状况比较复杂,他们投入的资金属于商业资本的性质。字号店商人通过掌握加工环节进入了生产领域,但仅仅发生在少数地区的个别行业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6世纪,富有的欧洲银行家们组织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放的工具。合股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都委托给富有责任心和经验的董事们,而这些董事又可以挑选可靠的人管理公司的业务。这种方式吸引了各种分散的人——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将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从而能轻而易举地动员起欧洲资本投入海外事业。东方商人无法期望与强大的、非个人的合股公司竞争。世界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地中海东部公司等控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合股经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合股经营字号和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在作用上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东汉“平贾”的这一变化(     
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D.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