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透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作体制的变化也更能体现现代股份公司的演进过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在刚成立时,它还远远不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所需的资金在每次船只出航印度时筹集,在船只返回一次贸易结束后收取本金和利润。这种资本的短期化日渐影响着公司的经营。1612年,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募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1688年左右,股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完成了从一般公司到股份公司的体制演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外贸结构同样反映出其工业的强大。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输出品多为工业制成品,如棉织品,1870年输出7100万镑,占英国对外输出品数额的第一位。特别是钢铁和煤的输出额增长更大。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也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的贸易额在世界总贸易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值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到1870年,世界贸易总值增长到374亿马克,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额增长至140亿马克……19世纪中叶,英国已占有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开普敦等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了英国廉价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市政法》,建立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的方式获得自治权的状况,进一步将城市的自治权置于立法议程中,规定自治市政府由选举产生,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运作体制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简述英、法、荷等国建立这些公司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商业经营形式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零售业经营形式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展开的斗争,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690年,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邦(Nicholas Barbon)在《论商业》中呼吁在伦敦建立公共银行:“像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这样的大商业城市,都有以信用为基础的公共银行,这为商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繁盛。”1694年帕特森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应由议会来建立一个可流通的、有利息的公债体系,还能便于伦敦和威斯敏斯特的借贷和还款,以合法的形式为政府设立一个投资者团体,只要有需要,就能转让出公债中的财产。”以下表述中与该银行相关的是(     
①政治变革为其成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工业革命开展促进银行的建立
③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④早期银行业发展的推动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5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现的黄金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淘金热”,各类人蜂拥至澳洲。到1861年,开采出的黄金价值1.24亿镑,仅维多利亚的金产量就超过世界黄金总产量的1/3。这一现象(     
A.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
B.有利于社会转型时期欧洲的资本积累
C.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
D.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
4 . 这种最早始于1852年法国的零售商业企业,以大规模经营日用品为主,从日用品到食品,从工业产品到土特产品,从低档、中档到高档品,综合性强。它又是高度组织化的企业,内部分设商品部或专柜,商品部相对独立,可自己负责商品进货业务。这种形式的出现说明(     
A.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B.商业经营形式出现新的转变
C.资本原始积累到达新的阶段D.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的障碍
2024-05-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输出既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形势所迫,又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以东欧的粮食养西欧的工业,为日后欧洲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三)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而中国吸纳了世界白银的半数后市场稳定如故。

由此使人得出这样的认识:16~17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表明当时欧洲还不可能成为世界白银旋流的中心或世界经济体系中心而只是边缘地区。

——摘编自薛国中《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来看,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工业资本统治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高速发展,大工厂产品极大丰富,并且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它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以推销英国大工厂产品,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便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英国的毛纺织业冶金业等也都希望在印度扩大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只有在国外办大工厂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才有市场……

还有,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正如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编自丁新艳《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近代工业化》

材料三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也承认,它们在相助怪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负责任大国行为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认识到共同问题的存在,并承认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基于“对抗”的原则,而只有在“联盟”或“自愿结盟”中“安全”才被赋予“共生”的意味。然而,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

——摘编自[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白银大量输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试举冷战结束后全球层面追求“共生型安全”的史实两例。
6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整理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的两场革命的名称。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并据图简析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

材料三   1870-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

1870-1900年1870-1913年1870-1910年1900年1900年
工业总产量贸易总额铁路线长度船舶总吨位石油总产量钢总产量
增长2.2倍增长3倍增长4倍增长1倍增加到2000万吨增加到2830万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改编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并从条件和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
2024-04-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从封闭到开放、从松散到紧密的历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可以说,从16世纪起,人类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人类命运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人类命运”加速融合趋势出现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人类相互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4-03-04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5年,英国人开设的“上海众业公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会员占13%。该所除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外,还经营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中国垦殖公司(煤矿)等股票。上海众业公所的开设表明(     
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引入中国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英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
2024-03-01更新 | 286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人们喝它容易引起饥饿。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加了糖的茶已成为相对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是因为这种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并且其中的糖分具有提神作用。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使茶叶进入欧洲市场
②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糖的“加盟”使英国饮茶群体更加广泛
④饮用加糖的茶成为工人阶级的身份象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早期现代(1618世纪),两次革命使英国告别了封建制度和农业社会。英国在早期现代捷足先登,成为原生性现代化国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传统体制的变革遵循了“自下而上”的道路。商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作为传统社会根基的英国广大农村。从14世纪以来,英国的贵族和劳动者出现分化,产生乡绅和城乡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兴阶层,其中的乡绅和农村中产阶级仅见于英国。一个庞大而昌盛的中产阶级的成长,某种程度上既是现代性的起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徐浩《自上而下:英国原生性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国,也是第一个呈现衰落特征的现代西方工业国家。英国的繁荣依赖于两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是其控制殖民地的能力,二是其他国家的工业落后于英国。随着英国海外的殖民扩张,英帝国的领地遍及全球,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这固然增强了英国的实力,同时也潜伏着无法有效控制其领地的危机,英国的殖民统治唤醒了当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英国海军崛起和衰落与英国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洲级大陆的工业化,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马歇尔提出:“英格兰将来在世界各国中所处的地位必定取决于其保持工业领先地位的程度。她不可能是唯一的领导者,但她可以是领导者之一。”在1870年以后,其高峰已经过去,英国开始被美国、德国等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超过。

——摘编自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我们主张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摘编自人民日报《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化的特征;结合所学,指出“两次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分析英国衰落的原因;从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角度,概括英国衰落的过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根据所学,分析中国在金融领域如何“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
2024-02-25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