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下半叶,荷兰采取保护主义的航海政策,要求本国航运业应由本国商船和水手参与。然而至17世纪初,荷兰放弃了这一做法,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也写出了《海洋自由论》一书鼓吹海洋自由、贸易自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海洋法的形成B.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荷兰航运业的发展D.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演变,其阶段特征如表所示。

1518世纪中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开始。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在国际贸易中先后居于优势地位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机织品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造品;大宗工业原料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
19世纪末至一战前国际贸易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垄断组织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了一个以西欧、北美国家、日本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并进口制成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在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贸易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矿产品和石油所占比重迅速提高。世界贸易中,欧洲的重要性降低,美国的地位上升很快

——摘编自海闻《国际贸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阶段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3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中国瓷器36万件,第二年运回中国砂糖约500吨。一时间质地精良的中国商品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品,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这一现象反映了(     
A.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B.欧洲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东方奢侈品开始流入欧洲D.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无论是商业性农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商品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全国商品大流通,特别是东南沿海各省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集团,如徽州商人集团、江苏洞庭商人集团等。可是,当时国内投资领域狭窄,庞大的资本无法找到出路,必然要流向海上,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中国海上贸易出现了转型期,即从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私人海上贸易。

——摘编自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

材料二   17世纪初全球贸易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欧洲。当时东来的欧洲商人,诸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在东亚海域贸易中的地位都只是从属于中国商人。他们在无法取得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在中国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建立基地,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货物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以赢利。贡德·弗兰克评论道:“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据支配地位。”

——摘编自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16—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注:图中75等数据为指数)。图中白银的流向(       

A.瓦解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经济B.促成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D.导致了中国海外贸易长期顺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中国瓷器数量多达1100多万件。18世纪末,中国瓷器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欧洲和日本相继丧失。19世纪晚期中国进口瓷器量不断增加(如如表),这反映出(     

A.近代工业科技的优势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D.中国外贸处于入超地位
2024-04-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18世纪,随着中欧茶叶贸易的开展,欧洲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白瓷,运到欧洲后,再由当地工匠施釉上彩,烧制欧洲风格的瓷器,以备饮茶之用。这可以用来说明(     
A.欧洲制瓷技术领先于世界B.饮茶之风在欧洲逐渐盛行
C.中欧瓷器贸易走向了萎缩D.中国制瓷技术开始了外传
2024-04-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1900年3月刊登在《美国周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背负着沉重的工业商品,其中包括火车、钢轨、农用设备、药品、电报、电话等,而身穿龙袍代表清政府的人站在岸上表示欢迎。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积极推进中国近代化B.美国意欲侵占中国市场
C.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朝廷D.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2024-04-19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01900年,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商品数量成倍增加,世界上许多彼此分离的地区之间第一次出现了竞争或者说竞争更加激烈。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取决于海外供应的维护状况,数以百万计的初级产品生产者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世界另外一半有时出现的市场波动。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屠宰厂利用冰库作为天然冰箱;到1886年,冷冻车已投入常规运营。1875年,使用天然冰块和人工风扇冷冻的纽约冻肉第一次运到英国。美国和西欧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也给国际贸易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摘编自[英]H. J.哈巴库克、M. 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从欧洲到中国的航路缩短了四分之一,并加速轮船取代帆船的过程,使运输时间减少一半以上。1871年上海与欧洲的海底电缆建成,上海洋行可与伦敦直接通电报。按银两计算,1864年贸易总值为94865000关两,1894年增加到290203000关两。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增长仍落后于进口增长。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而消费资料占90%以上;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5.6%,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由56%退居到34%。

——摘编自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