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城市化】

材料一   近代中国部分城市分类情况   

城市类型代表性城市
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均为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港口,且有租界)
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日本有采矿权)鞍山(日本有采矿权)本溪(日本有采矿权)
新型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徐州、石家庄
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西安

材料二   1840年,中国城市化率约为6.7%,到1936年增至11.2%。其中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沿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出现人口减少现象。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农村不断衰败人口遂流往城市。但城市经济中商业和服务业占比较大,工业比重很小,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城市化往往表现为人口的机械性增加。城市无业、失业现象普遍,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大量城市居民属于“候鸟性农民工”,仅在农闲时期在城市谋生。战争灾荒时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结束时人口又大量流出。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并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2023-05-0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20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初,上海市郊兴起种植蔬菜花果之风,如嘉定的部分农民将水稻田改造为可以种植蔬果的旱田,宝山的中上之家甚至雇工种植苗圃。这一现象的出现适应了(     
A.近代城市化的发展B.通商口岸的开辟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劳动的普及
2023-04-1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一)历史试题
4 . 1933年的某份统计材料显示,截至1931年,我国48个开埠口岸城市的人口总计为1353.5万,占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总数的1/3以上。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近代(     
A.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B.城市化深受开埠影响
C.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D.工业化缺乏内驱因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71~1910年在德国各级城镇人口增长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以1890年为界,除了柏林、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等几座城市外,其他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均是第二阶段超过第一阶段。1840年普鲁士东部各省的城市化率为22.9%,1871年为24.2%,1910年为33.7%。而同期普鲁士西部各省的城市化率分别是25.2%、34.2%和50.7%。这一时期,德国那些与最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性城市,如生产煤炭、钢铁的重工业城市和随着高速工业化而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些多功能、商业性和服务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就整个德国而言,50%以上的人口在这数十年中进行过迁徙,促使德国城市人口数量在短时期内超过农村人口,到1910年时,德国的城市化程度(60%)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仅次于英国,处于第二位。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1843~201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单位:%)

年份

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1843

6.6

1966

17.9

1893

8.2

1977

17.6

1901

9.8

1980

19.3

1920

10.6

1993

28.1

1931

10.9

2000

36.2

1936

11.2

2003

40.5

1949

10.6

2010

47.5

1957

15.4

2017

58.5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率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归纳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伟芳《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调动能力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8 . 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B.城市的的人口压力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D.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2023-02-11更新 | 287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08年4 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10 . 下图是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成正向关系B.城市化与工业化呈阶段化特征
C.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D.城市化后期与工业化成反比例关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