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问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以后,中国米粮主产区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与材料所示现象相关的是(     
A.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通商口岸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
C.战乱阻碍进口大米在国内流通D.中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缩小
2023-06-2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开埠通商为契机揭开序幕的。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近代中国城市的外在人文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

材料二   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促进了市政工程建设的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近代市政工程建设设施,如自来水、电灯、煤气、卫生设备、近代化的交通与邮电通信等也陆续在通商口岸城市出现,进而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由于通商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租界内西式市政建设的示范作用,通商口岸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与更新,并由此向内地城乡传播,带动了内地城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朝辉《从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传播看中国城市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上海商人游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自来水。1904年,岑春煊奏请清廷,“欲救二端(救火、卫生),非速办自来水不可”。申请获批后,岑春煊从官饷中拨出白银六十万两,再由上海商人集资六十万两,于1905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鉴于缺乏给水技术经验,公司花高价聘请外国工师,订购机器设备。1909年水厂正式向市区供水。

——摘编自王德海《政府接管前后的广州自来水公司(1905-1938))》

材料二 作为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却步履缓慢。与上海要排队或“走后门”报装不同,广州居民报装者并不多。当时还没有出现抽水马桶等设备,导致居民的用水量不会大增,广州也缺乏用水量较大的近代工业。广州曲折狭窄的街道,给铺设自来水管的工程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事业,污水处理、疫病防治,多由社会力量负责。自来水曾一度因为有伤风化而被广州市民拒绝。

——摘编自谭慧施《晚清民国时期广州自来水事业与城市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上海自来水公司成功创办的路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说明广州自来水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3-06-27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开埠之前,上海周边农村最著名的农家手工业当推手工棉纺织。但20世纪以后,无以为生的农民逐渐放弃手工棉纺织,改行从事收益更高的以毛巾、织袜、花边、轧花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农家手工业。这一变化表明(     
A.农村经济获得新生长点B.个体经济促进城市化进程
C.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手工业被动卷入世界市场
2023-06-01更新 | 73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假期检测(二)历史试题
6 . [城市公共空间]

材料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1920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年改称中央公园。至1934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如1924年3月8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0年,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现代化指标,见下表。

指标单元标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3000
农业增加值占GDP重%<15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45
非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70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

——摘编自孙立平《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观察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26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为中国不同时期的区划图

材料二   江南不是一个不变的、有着固定边界的地域概念。627年,唐朝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位列其中;1645年,清朝设立江南省。自然地理上的江南,改变了环太湖为中心的格局。近代以后,江南突破行政的边界,形成包蕴沪、苏、浙、皖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江南文化随着地域变迁呈现鲜明特征。吴文化经过六朝唐宋时代的浸染,愈益变得精致,至明清而臻于鼎盛,代表了时代文化的成就。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江南文化的一大特点。江南文化对地域认同起到日益强大的推动作用。长三角内部各小区域间相互认知的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不同区域之间人员、物资与文化的沟通;二是区域之间的互动:三是区域之间相互认知和文化认同以及相互竞争,这一过程反过来又会促进区域间的沟通与互动,并使得不同区域既各自保持特色,又在各方面互相渗透与影响。

——摘编自唐力行《江南文化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南不是一个不变的、有着固定边界的地域概念”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江南文化随着地域变迁呈现鲜明特征”为主题设计一块明清展板。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江南变迁的研究为今天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的启示。
2023-05-26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出资建造组屋,出售或租赁给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在出售或租赁组屋时实行族群按比例居住政策,规定族群在各个组屋区内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所占人口比例,以抽签方式按比例分配住房。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旨在(     
A.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B.缓解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促进民族融合国家认同D.弥补自由市场体制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表是英格兰1600—1801年城市人口估计(千人),据此可知(     
地区(年代)160017001801
伦敦人口200575960
其他城市人口1352751420
城市人口总数3358502380
A.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并完善B.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C.伦敦逐渐丧失城市化水平的优势D.工业化加速了原有的城市化进程
2023-05-1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