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年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蚌埠部分城市道路的命名情况

时间道路命名由来及举例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
1929年,由蚌埠市政筹备处对城市道路系统,提出要求达到交通、卫生、观瞻的完美地步。道路分四类: “路”(如大马路、二马路); “街”(如中山街); “里”(仁和里); “巷”(公义巷,公平巷)。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日军在蚌埠地区设南、东、西三个岗口,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岗一路、南岗二路、南岗三路、南岗四路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669月,蚌埠市委更改蚌埠道路街巷名称。红旗路、东风路、跃进路、大寨路、红光路、长青路、向阳巷、解放路、大庆路等由此诞生。
改革开放至今1981年蚌埠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的道路、巷里、桥梁、居住地进行命名、更名。涂山路、朝阳路、青年街、长征路、国强路等177条路、街、巷、居民区进行了命名和更名。

——据《蚌埠市志》等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已由1978年的1.7亿提高至2018年的8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78至2018年我国城市化年增长率不到4%。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化(       
A.达到了国际城市化水平B.与改革开放的发展相适应
C.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的出现(     
A.推动工厂制度趋于完善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
C.直接引发欧洲工人运动D.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洋务运动时期,兰州创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并延及周边城市;清末“新政”时期,西北近代工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北的城市化;抗战时期,川陕公路和陇海铁路成为重要交通干线,东部学校、企业内迁,使得西北城市进一步发展。据此可知(     
A.近代西北城市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交通发展对近代城市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政治军事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
D.社会经济进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7 . 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另一方面,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仅局限于东南沿海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封建自然经济未能土崩瓦解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6年,成都警察局发布了新的规章。根据要求,在夏秋两季茶馆演戏必须在晚上10点前结束,春冬两季则在晚9点收台;规定演员在舞台上不得有任何不适当的言论和行为。茶馆的规模也相应受到限制,未经许可茶馆不能随意增加座位。这体现(       
A.城市管理职能的扩张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城市娱乐方式多样化D.娱乐业管理专业化
2024-01-23更新 | 57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3月阶段性练习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初,公园这一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公园意味着公众所有,大家皆可享用,而花园和园林则蕴涵着它是皇家或私人财产”。1920年广州第一所公园兴建,至1934年共有中央公园、越秀公园、中山公园等八所公园。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自由平等观念成为时代主流B.广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C.近代中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D.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进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的繁荣时期,北部17个城市都经历了这场繁荣。到1970年美国学生的高中毕业率达到了76%。北部17个城市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46%,其中郊区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107%,而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却出现缩减情况。郊区面积、人口和就业的增长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免费公路系统建设,同时在新公路系统诞生的重要时刻,美国人正用他们逐渐增长的收入购买百万计的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免费停车的汽车购物中心在50年代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约翰·F·麦克唐纳《战后美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社会政策》

材料二   匹兹堡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二战后,匹兹堡市中心烟雾污染、交通拥挤的困扰已成“心腹之患”,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刻不容缓。1945年秋戴维·劳伦斯当选市长,在其主导下,第一步便是加大力度推行无烟燃料的使用或使用特殊装置控制烟尘排放,并对市内最大的钢铁公司进行降低排污量的改造。而后在城市中心区按比例划定工业、商业及居住范围,IBM、贝尔、希尔顿等公司、酒店相继落户其中。他们实施了老旧住房的拆迁工作,却没有给被拆迁者提供任何就业帮助。最终改革达到了部分目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治理,但内城居民变为以穷人和黑人为主,郊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和白人的一统天下,大城市问题更加棘手。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匹兹堡实施城市治理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