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1900年,被誉为“光之城”的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它展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展示了一些令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关于巴黎世博会的推断,合理的是(     
A.购物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服务B.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
C.展厅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D.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
2024-02-25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增长信息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城镇类型1801年(平均人口数)1851年(平均人口数)年增长率(%)
首都(伦敦)95900023620001.82
郡城6000140001.61
滨水城镇5000190002.56
海港16000490002.19
制造业城镇14000460002.38
矿业与五金城镇13000420002.34
①随工业革命的推进发展出一批特色城镇②城镇中移民增长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新型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传统都城和郡城④城镇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1820—2011年中国人口及城市化率略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3506.3
18933367726687.9
194954167576510.6
19606620713075.8819.75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1113473569078.6351.27
A.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前
B.新中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而加快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在开放的商埠之中,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上海,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角度,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上海沪嘉高速的建成B.上海煤气公司的成立
C.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D.垃圾处理逐步标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0年左右,鲁尔区政府找出了一条以旅游开发为导向,通过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的方式将废弃的工厂改造为工业景观、博物馆、主题公园等,通过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鲁尔区成功地从过去的传统工业区转型成为宜居城市,成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范本。据此,不能判断鲁尔区的旧城改造(     
A.对调整本地区的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B.使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样
C.凸显了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地位日益重要
D.对工业遗址的迭代更新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9世纪后期,雄伟的新古典主义火车站、大酒店、大百货公司、大林荫道、大咖啡馆…………巴黎之旅被设计为一条迷人的旅游路线,国际游客、观光者、周末旅行者和购物者经此穿过令人愉快的城市区域,有机会体会一把曾经只属于贵族和超级富豪的都市生活方式。”在这一时期的巴黎无法体会的是(     
A.私人卫生间、电梯在住宅中普及改善居住环境
B.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C.新式百货公司为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D.欧洲便捷的水陆交通助推各国居民往来
8 . 近代中西城市化进程表现迥异,折射出中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分析下图,结合所学可知(     

A.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城市的发展
B.一国城市化水平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保持一致
C.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都十分缓慢
D.入世是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决定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城市先是商人聚集在交通要道和教堂城堡周围,吸引消费者,形成集市;随后,一些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功能很强的“工商业中心”;然后再购买一张承认“自治”的“特许状”。这样城市就建立起来了。有些城市主要是通过封建主的法权力量“人为”建立起来的,即城市先是人为地“设定”一个城市身份,再吸引工商业者和移民到来,成为城市核心,即先有城市之“名”,然后才有城市之“实”。

——摘编自谢丰斋《12—14世纪英国小城镇兴起初探》

材料二

1764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775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等发明专利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棉花
1789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英国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从业者达50万人
1840代表工人利益的宪章派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并酝酿向议会递交请愿书
1841曼彻斯特人口为31万,1888年达到50万,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1853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87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
1894通海运河通航,运河长58千米

——根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任意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写出变化,阐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10 . 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又以195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城市化停滞、倒退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98年,城市人口由1.84亿增加到3.79亿。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布局渐趋合理,城市化开始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军等《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探析》

阅读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城市化”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