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城市与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在事关人类生存却易被忽略的人与空气的关系上,便产生了始料未及却影响深远的潜在变化。城市的空气中混杂、聚集着来自下水道、墓地、地窖、屠宰房和污水坑散发的气味,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群既不利于气流吹散它们,也不利于阳光分解它们,而未分解物在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以致带来疾病。1856年8月1日,《英国母亲日志》刊载《健康指南》一文,开篇即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重要”,要享受健康就必须呼吸“洁净的空气”。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沃尔夫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

-摘编自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

材料三   城市通过它集中物质的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的速度。通过它的纪念性建筑、文字记载、有秩的风俗和交往联系,城市扩大了所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并使这些活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城市通过它的许多储存设施,能够把它复杂的文化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因为它不但集中了传递和扩大这一遗产所需的物质手段,而且也集中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不过,城市许多原先的功能作用曾经一度受自然状况所支配,要求所有参加者都到场,现在这种作用可以被电子传输,分发到全球各处。如果在一个远方的村庄里,能像在拥挤的市中心区一样,看到同一个电影,或听到同一个广播节目,那就不需要住在那个市中心区。我们必须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两者之间寻找出一种互惠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各自能发挥优势的基础上、重新还原到人的尺度。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一城市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文明遗迹名称,概括该城市具备的多重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城市“洁净的空气”诉求产生的原因。对这一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借鉴,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角度出发,概述人类应该怎样处现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3)参考材料一二三,围绕人与城市写一则历史短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2-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B.城市的的人口压力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D.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2023-02-11更新 | 28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天津原以老城及其以北的沿河商业区为中心,城市空间呈团块状,表现为典型的“步行城市”形态。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天津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     
A.交通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布局B.经济因素决定城市空间模式
C.“步行城市”已被时代淘汰D.住宅区与工作区实现了分离
5 . 读下表,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有(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情况简表

指标

2000年

2012年

燃气普及率(%)

44.6

93.2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20.3

32.9

污水处理率(%)

34.3

87.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3.7

12.3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②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③城市化的推进                                                     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2-03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10更新 | 2555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古时期,人们只称“城”,而不称或少称“城市”。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摘编自徐龙国《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三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不得不摸索出一套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英国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析材料一、二、三中推动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早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代英国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
8 .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某同学整理了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后,形成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①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②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③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随后在城市的楼房住宅中普及。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文革时期传入中国。
A.1个B.2个C.3个D.4个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

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显示一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