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告中的历史

1923年饭店服务生出身的定海人周祥生在上海创办祥生车行(英文名“Johnson”),经营出租汽车业务。1932年祥生车行更名为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额定股金10万元,周祥生入股6.5万元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祥生公司成立后,周祥生花十根金条买来原电话公司自用号码40000,打出“四万万同胞,拨四万号电话”的广告,一举打败最大竞争对手美商云飞汽车公司,周祥生也就有了“出租车大王”的美称。但好景不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祥生公司便衰落下去。

            祥生公司的广告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提炼材料信息,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刊登在上海《大陆报》上的星期特刊——《外侨购物指南》
(备注:《大陆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在华美式报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阐述自己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5-1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周到西汉,礼制以室中西南隅为尊长所居、祭仪以东向为尊,故都城布局采用坐西朝东的方式;东汉以后,天子祭天之礼成为大典,定制在国都南郊举行,兼须配合举行盛大的元旦朝贺之需要,都城布局遂一变而成为坐北朝南;到隋唐时代,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元旦大朝会的需要”,又设计了以都城中北部的宫城为主体的、对称的中轴线布局。都城布局又影响到州县治所城市的布局。在唐代州(府、军)治所城市普遍实行子城制度,“子城为一州政治核心,政府、廨舍、监狱皆设其间”,其次州、县普遍置立社稷坛。

——摘编自鲁西奇、马剑《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天津开埠后,其租界面积相当于旧城区的8倍。此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通常因政治和军事展开,中心地区多以官府衙门、庙宇和祭坛为中心。近代城市的空间布局明显呈现出了商业化的特点。此外,城市空间出现新城区、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在19世纪末,北方工业中心天津的社会治安一片混乱,天津衙门根本无力控制住局面。而上海的社会问题则更为尖锐,各种帮会组织在上海滩风起云涌。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推动城市空间高效合理的开发。政府将城市区分为不同级别:国家级中心、区域中心等,试图用行政力量推动城市群发展。政府放宽了外贸限制,给予经济特区以对外贸易宽松政策,并允许外资进入投资设厂。对个别城市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就业体制、企业行政机制作出了一些改革,开放了一批沿海港口城市。21世纪,中国城市化由单体城市向大都市和城市群发展,建立了城市新区,崛起了一批城市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城市群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摘编自孙全胜《成因分析及提升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唐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中国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优势。
2024-05-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天津这座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众多的近代历史建筑。其中,租界建筑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多数。尤以五大道地区数量最多、工艺最精、风格最自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这说明,当时天津(     
A.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B.建筑文化受政局影响有限
C.建筑行业已经被列强控制D.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20-40年代,法国城市化初现端倪;到了70年代,城市化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到1910年,法国的城市化率已达60%。法国近代的城市化(     
A.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B.得益于国家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
C.是共和制最终确立的结果D.与三国同盟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
6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始终居各港之首。这带动长江沿岸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各沿岸开放城市为中介的结构有序、层次分明的市场体系;一条东起上海、西至重庆,以上海、南京、汉口和重庆四大城市为中心的长江沿岸狭长工业带也逐渐成型。上述现象(       
A.得益于长江沿岸地区的逐渐开放B.表明长江沿岸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C.说明长江沿岸工业形成完整体系D.体现出长江沿岸发展呈现均衡性
7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沿海内地总计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16985.9万人20579.4万人37538.3万人45.2%
1851年19086.3万人23502.0万人42588.3万人44.8%
1901年19152.1万人21936.3万人41088.4万人46.6%
A.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B.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C.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D.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8 . 【武汉城市转型与发展】

材料一   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居中得水,地理区位优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大都会。武汉不仅在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中打响了第一枪,而且早在19世纪中期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武汉的传统社会特征同样非常突出。武汉解放伊始,就面临着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的任务,新生的城市政府明令禁止和严厉取缔纳妾、赌博、吸(鸦片)烟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力移风易俗,改革、消除各种毒化社会、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俗。

——刘崇顺《社会转型与城市发展——写在武汉解放60周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武汉市在重点解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缺位、错位等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全口径城市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权威和综合效能。同时,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优化网络生态环境。政府先后制定《武汉市容环境卫生规范》《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既规范了城市管理执法权力,又促进新高考联考协作体了权力运行的精细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即提出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思路,由政府花钱买服务,引入市场力量、使用市场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武汉市引导社会各界通过问计献策”“电视问政、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参与城市社会管理,为优化城市治理出谋划策。

——陶维兵《武汉城市治理的历史探索与未来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由传统都会向现代都市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化治理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英国这些举措的出台(     
A.反映出城市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B.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
C.表明城市治理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紧密配合
D.得益于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43—1893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除台湾和满洲)的比例在长江下游地区由7.4%增为10.6%,在长江中游地区由4.5%增为5.2%,在长江上游地区由4.1%增为4.7%。以上数据反映出当时(     
A.城乡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小农经济正在加速解体
C.长江流域成为经济中心D.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