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5年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09年的上海南京路

提取图片中相关信息,以“城市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住在城市中的武汉民众的境遇和条件千差万别。交通工具新旧并存,不仅给民众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更拓展了人们都市生活的时空观念。传统的泡茶馆、西来的跑马和电影则是市民奔波生计之余的消遣和休闲。此时,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现代性品格,但在日常生活领域,对于传统的固守依然存在。社会转型的力量将现代和传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画面。

——摘编自胡俊修等《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品格和传统性固守(1927—1937)》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主要从支持和赢得革命战争的视角来思考党内、苏维埃政府如何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毛泽东把建立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作为制度前提,通过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开展反剥削的商业斗争和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全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劳动力和耕牛缺乏的问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业品的需要,此外还向群众教授手工艺术和工业技术。

——摘编自严九发《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实践探析》

材料三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切实保障中央苏区农民的生活,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恢复市场,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成立中央苏区革命互济总会,开展社会救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高汝伟《论中央苏区保障农民生活的政策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支持改善民众生活的原因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机制。从历史与现实看,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同样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视野。

——摘编自宋道雷、林越《城市化推动的现代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城,所以盛民也。”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扬《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材料三   1990202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情况

项目19902020
城市用水普及率48%99%
城市燃气普及率19.1%97.9%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2.212.9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3.11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814.8

——摘编自孙婷《中国近40年城市化发展主导战略与实践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03-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5 . 自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纽约、柏林、伦敦、巴黎以及南欧国家的一些城市都曾发生了失去住房的人不愿意退出住房的“占屋运动”。其中,以西班牙的“占屋运动”最为激进。这反映出(       
A.国家干预经济遭到人们抵抗B.西方福利制度的异化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D.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024-03-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7 . 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至1936年撤销市政厅时,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摩登城市生活逐步变成了现实”,广州实现了向“现代都市”的转变。材料主要揭示了近代广州(     
A.城市化发展实现了质变B.社会经济地位优势明显
C.西学东渐影响市民价值D.制度建设推动城市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方学者分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化过程时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农村偏向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采用“下放”政策,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上,具有强烈的“反城市,亲农村”的意识,即有“农村偏向”。
城市偏向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并非是“反城市情结”的,而是更具有城市偏向的。
A.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B.丰富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
C.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敌意D.把握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
9 . 一个开埠时曾来过上海的英国植物学家,在1848年重来上海时感叹道:“使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曾听说上海已经建造了许多英美的洋行,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两家洋行正在建筑;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一座规模颇巨的城市了。”据此可推知,当时上海(       
A.商贸发展推动城市化B.城市功能发生显著变化
C.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10 .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到1801年就已经增加到33%。1800年,伦敦的人口达到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4%。由此推断英国(       
A.城乡发展具有不均衡特征B.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C.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人口结构呈现不合理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