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B.城市的的人口压力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D.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2023-02-11更新 | 28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天津原以老城及其以北的沿河商业区为中心,城市空间呈团块状,表现为典型的“步行城市”形态。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天津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     
A.交通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布局B.经济因素决定城市空间模式
C.“步行城市”已被时代淘汰D.住宅区与工作区实现了分离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0年到1800年,40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是缓慢的。在18011851年这50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英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不仅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还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英国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法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大陆其他各主要国家步调一致,均呈低速增长之势。据研究,法国城市的发展几乎完全局限于大城市内部的扩张,所增加的城市人口中有80%集中于人口在4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在法国相当迟缓。

——摘编自沈志强《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法国城市化双重动力解读》

材料三   国内学者普遍将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51840年是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8401871年是德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18711913年是德国城市化极大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德国的中小城市多,分布较均匀,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少。1871年德国城市人口为1479万,占总人口的36.1%,1910年城市总人口已达3897.1万,占总人口的6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摘编自陈秋霖《德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等


(1)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法、德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2)简析影响近代西欧城市化发展的要素。
2023-02-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典籍中城市规划相关记述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

材料二   官方传统:涉及地方府县城市皆须建置官方设施,如坛庙、救济场所、学校、仓库、旌表申明设施等,对选址、规模、式样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民间传统:参与选址、择向、山水格局建构等工作处理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人工建设中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

士人传统:保障着官方法规以适当的方式落实于城市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之中,不懈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孙诗萌《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上海计划”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上海市从1929年7月开始,陆续颁发了《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等城市建设方案。其实,—些有识之士早就萌生振兴华界、抗衡租界的民族复兴思想,也早就开展了一些规划的努力,所以整个计划有相当浓厚的复兴中国的民族主义色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停止,但它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市区经济的繁荣,改善了城市居住和交通现状,凸显了进行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甚至对解放后进行的整体规划等都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材料二   2022年1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为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全国第一个以都市因为范围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共筑紧凑开放的空间格局”,建立涵盖顶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全球功能性节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多层次功能体系。

       ——摘编自《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推行“大上海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启示。
2023-01-22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832年,法国爆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B.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D.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B.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D.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292 年,上海建城。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1843 年,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外国企业先后在此 开办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厂等.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大型的军事工厂--江南 制造总局,前期全部生产军火,后兼造大型轮船。由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各地大量资金的汇 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大量诞生,它们以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1876年,英国商人 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最终 全部拆除。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于是缫丝、造纸、轧棉、 榨油、皮革、肥皂、火柴等工厂相继出现。19 世纪中后期,上海最终腾升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然而,自开埠以来,上海政区长期割裂,行政各自为政,城市规划混乱,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一个畴形的大都市”。

——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

材料二     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1853 年,美国佩里来航,叩开日本国门。出于政治考虑,幕府将开港口岸定于此处。一些“冒险投机商”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兴建商场,1866 年,上海经濑户至横滨、旧金山至横滨等航线开通,横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为了 加强日本国内的联系,1872 年,兴建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随着 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1899年,外国人居留地在日本全面撤销,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路修筑,使其逐渐成为日本的大都市和国际名港。

--摘编自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横滨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与横滨相比,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9 . 古今中外城市的发展,具有地域和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作为天子、诸侯之都城,称为“国”。城内居民称为“国人”,城外居民称为“野人”;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供奉祖先的场所),立社稷(供奉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材料三: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材料四: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五: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比较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异同。分析两者不同特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伦敦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4)参考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2023-01-02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古时期,人们只称“城”,而不称或少称“城市”。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摘编自徐龙国《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三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不得不摸索出一套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英国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析材料一、二、三中推动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早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代英国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