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200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材料二     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的消防制度始建于晚清;1868年,香港成立了中国地区最早的现代消防队,成员是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召集的志愿者。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才出现的。意大利首先效法其国内,招募了一批华人在天津租界组织起一支官办救火队,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由清政府管理,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消防队。次年,清政府在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其后,国内的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省会城市也相继组建了地方的消防队,这些消防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1905年,清政府成立巡警部,下设五个司和一个部属消防队,部属消防队专司救火。1906年,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消防队仍属民政部直辖。

——摘编自《中国近代消防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现代消防制度创建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消防制度改革的意义。
4 . 揭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目录子目关键词摘编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村落的产生人类、农业、居住形式、公共活动场所
集镇的出现生产力、交换、财富和人身安全、市场
城市的产生功能、布局、典型代表
世界各地的民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文化习俗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演进工业革命
居住条件的改变居住、生活服务
基础设施的发展自来水、电力、交通、通讯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环境、交通、贫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四单元的内容主旨。(要求:主旨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2024-02-0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上海计划”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上海市从1929年7月开始,陆续颁发了《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等城市建设方案。其实,—些有识之士早就萌生振兴华界、抗衡租界的民族复兴思想,也早就开展了一些规划的努力,所以整个计划有相当浓厚的复兴中国的民族主义色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停止,但它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市区经济的繁荣,改善了城市居住和交通现状,凸显了进行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甚至对解放后进行的整体规划等都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材料二   2022年1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为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全国第一个以都市因为范围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共筑紧凑开放的空间格局”,建立涵盖顶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全球功能性节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多层次功能体系。

       ——摘编自《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推行“大上海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启示。
2023-01-22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292 年,上海建城。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1843 年,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外国企业先后在此 开办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厂等.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大型的军事工厂--江南 制造总局,前期全部生产军火,后兼造大型轮船。由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各地大量资金的汇 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大量诞生,它们以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1876年,英国商人 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最终 全部拆除。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于是缫丝、造纸、轧棉、 榨油、皮革、肥皂、火柴等工厂相继出现。19 世纪中后期,上海最终腾升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然而,自开埠以来,上海政区长期割裂,行政各自为政,城市规划混乱,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一个畴形的大都市”。

——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

材料二     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1853 年,美国佩里来航,叩开日本国门。出于政治考虑,幕府将开港口岸定于此处。一些“冒险投机商”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兴建商场,1866 年,上海经濑户至横滨、旧金山至横滨等航线开通,横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为了 加强日本国内的联系,1872 年,兴建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随着 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1899年,外国人居留地在日本全面撤销,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路修筑,使其逐渐成为日本的大都市和国际名港。

--摘编自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横滨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与横滨相比,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地域化经济体的全国性组合示意图


——摘编自方书生《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与内容》

材料二:近代的开埠通商,不仅使中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也使得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在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登陆并壮大,从而导致港口—腹地这一先进生产力空间扩散和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的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交通和通信体系的形成和扩大,促使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最终形成。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呈现上述特征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正是源自其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对英国城市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就是它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经济和人口不断集中,这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生。工业化的自身需求,使得英国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发展。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系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劳动。工业的分工和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极大地促进工农业以外的产业的发展,即工业不仅直接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进入工厂工业时代以后,各种门类、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各企业间的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交通运输系统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间才能兴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工人大众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兴起的宪章运动""工会运动”“合作运动等工人激进运动,就是这种学习热潮产生的结果。应该说,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城市史话》


(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2)简析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时期

概况

中世纪

在教会看来,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

16世纪

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一些活动属于室内经常性活动,如化妆舞会是贵族最有参与感的活动,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

17世纪

17世纪中后期,尼德兰有42%的人口生活在61个人口规模超过2500人的城市里。这时,英国开始流行夜里喝咖啡,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伦敦和维也纳大都开始用公共经费提供公共照明。

18世纪

城市里的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英国的餐厅、小酒馆常常可以通宵开放,俱乐部在英国也很快流行开来,且长盛不衰。巴黎的夜晚,咖啡屋、啤酒馆、酒店数量也很多,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夜季”这个本来专指夜晚时光的用词,逐渐地从日常用语中消失了。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上半期

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尤其是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19世纪

汽灯很快普及,商家们开始用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当时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灯火辉煌,橱窗里的商品在灯光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奂,勾起人们的物质欲望。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差不多有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甚至像中西部小城达德利也有7家音乐厅。

——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如同开拓殖民地一样,夜晚最终成了资本主义开发的荒原和前沿……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0年我国城镇化率仅有19.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0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31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高到53.73%,世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50%平均用了50多年时间,而中国仅用了15年。总体上看,东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较低;西部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低16.82个和14.2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与交通网络化的快速推进,中国涌现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载体。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

——摘编自魏后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前景展望》

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被过多侵占,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能源矿产消耗急剧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已经接近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自“十五”以来,中国城镇建成区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其增速远快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5.29%,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7.28个百分点,大量外出农民工虽然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仍然游离在城市体制之外,处于非城非乡的尴尬境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受财力有限、对地方特色和文化认识不足以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响,各地城镇建设“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个性,城镇质量和品位不高。

——摘编自魏后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2023-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