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逆城市化”逐步出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大批的中产阶级紧随其后。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因此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

——摘编自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逆城市化”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出现了此类现象。第一阶段“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于19611977年。自1961年起,国家开始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城市人口吸纳能力降低,人口出现回流趋势。第二阶段“逆城市化”发生在19891991年。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包括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强调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市就业岗位缩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下降,农民工被迫回流农村。第三阶段出现了以“非转农”“逃离北上广”“离城返乡”“移居村镇”“回乡投资创业”为代表的多种“逆城市化”现象。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热点也相应转移到了其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城镇的持续提振,以及振兴乡村,促进村镇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

——摘编自梅堂《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逆城市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普遍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与西方“逆城市化”的异同。
2023-09-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经济畸形发展,其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日渐突出。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于一体的传统城市。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至1949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摘编自吴松弟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的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商务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謇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推动因素。
2023-09-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时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   …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新兴城市。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的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三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
196010.3234.25.7260.54.6022.2
197013.7137.16.9866.66.7325.4
198017.6439.67.9870.29.6629.2
199022.3442.68.7772.513.5733.6
200028.5446.69.5074.419.0439.3
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不同的原因。
2023-08-04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2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此前修筑的城墙堡垣,地方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了一条马路。1914年冬,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A.中国近代城市半殖民地程度增强B.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逐步发展D.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强化
6 . 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至37.8%,1851年上升到50.2%。材料反映了(     
A.英政府注重投资城市化建设B.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缩小D.三角贸易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2023-07-3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民,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以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B.说明了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8 . 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往往也是产业聚焦地点,考虑到运输、劳动力成本,相关制造者往往集中经营,且生产分工。因此,大都市专业化程度高,功能较单一,但区域间城市密度大,城市间关联性高,区域效应明显,蔓延带状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了(       
A.大都市成为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础B.城市化水平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C.市场集聚效应加强都市辐射作用D.社会分工推动着城市规模的扩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在此时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均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城市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施行导致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动力严重不足;19491957年,城市和农村的户口登记、管理及相应的办法已初步定型,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法律框架已基本定型,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格局初步形成。这些均在客观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从开始到基本完成仅用了120年的时间。美国城市化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世纪后期大规模铁路建设带动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的广泛使用推动城市的发展;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使得城市向郊区发展,带动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使美国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美国城市化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低密度蔓延式的城市化,出现过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也导致了过度郊区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等问题。

——摘编自周正祥、张平《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初期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城市化进程与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 …… 当时,打破 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 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 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 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

——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经济结构发展畸形,造成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 与落后。但是,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 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

——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