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创办了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他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一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汉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一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2 . 村落、集镇城市与居住环境
(1)根据提示,将相应内容填写在框内横线处。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西汉长安城复原平面图

①观察图片,你认为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
②你认为导致长安城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成时间表

项目区域
租界华界
第一条马路18461897
第一盏路灯18651873
第一次供水18831902

材料二 上海有三个城市管理机构,三个司法体系,三个警察局,三个公共交通系统,三个水厂,还有三个发电厂。电压在法租界是115伏,而在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不相同。

——石海山等著,朱荣法译《挪威人在上海150年》

材料三 外国人声称,中国人划租界给他们居住,是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不受欢迎。他们被丢在这块沼泽地,并且被告知说随他们在这里怎么过。外国人花了五十多年时间把这块沼泽变成了一座令人赞叹的城市。很清楚的是,他们被限定住在那里,也就是说那里是他们的聚居地,事实也正是这样。没有人管他们。这座令人赞叹的城市的建成,中国当局并未出过力。


(3)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②为什么近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呈现上述特点?
③你如何看待上述外国人的观点?
2022-06-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5月线上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城镇人口城市化水
(百万)(百万)平(%)(百万)平(%)(百万)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1925195040020.528539.91159.3
1950250172429.044952.527516.7
197069866.667325.4
19754076156438.475368.681127.2
19975829268146.088074180138.4
20157207387053.776582.33024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城市化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卷(湖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城市化下世界与中国】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局逐步稳定,城市人口占比 20%左右。1890年以后,工业革命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逐步攀升。随着交通的进步,美国大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增加到 5000 万。在 1920 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的总数超过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

——摘编自李超《城市化∶经验回顾和路径启示》

材料二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 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 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 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
2022-01-18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以史为鉴,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建设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黑死病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因此大量农场主变农场为牧场,变种植谷物为饲养绵羊,英国的图地运动兴起,养羊业与毛织业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与此同时,农民起义、城市暴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等政治混乱时有发生。原贵族领主处于经济窘困的境地,相反城市中的商人和金融家却抓住契机迅速搜掠财富,并开始进入国家各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人们从宗教信仰中寻求救援和慰藉,鞭笞运动等极端和狂乱的宗教运动兴盛起来,但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赵红《试论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早期城市化进行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然而,对于19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人来说,对利润的狂热和追逐被当作了一种时尚,环境保护一词仍是一个新奇的词汇。英国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这些技术都是用于提高生产力,获得更多的利润上面。英国的供水和排水的管道及相关技术等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成熟,而大规模的投入使用已经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这导致诸如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城市的绝大部分房屋没有排污水的管道。英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这一观念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没有人愿意为了公共环境而损失自己的利润,这样的政府管理模.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恶化。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肆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加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从19世纪开始,英国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就曾提出过一些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改革方案,比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盖迪斯的城市有机综合体理念等等,而查德威克所领导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更是直接推动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通过。1835年英国议会便通过法令,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在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英国政府也逐渐告别“自由放任”,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等现代能源的使用,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科技、经济金融、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并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所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

——摘编自石峰可《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探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美国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70年达294.6万英里。汽车增长速度更快,到1978年平均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占地1000多英亩,拥有7.5万工人,厂内铁路运输线达93英里。战后,黑人大量进入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12个大城市的黑人乙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8%,城市住房需求量增大。这一时期,联邦住宅管理局推行住宅抵押保险制度和住宅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住宅建筑的繁荣。在发放货款时,新建的、环境良好的社区,偿还抵押货款的安全系数被评为最高。至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区和乡村人口,郊区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美国成为一个郊区化国家。

——摘编自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郊区化国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   如表为1820年—1949年若干重要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阻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8 . 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
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
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
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2022-04-09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最早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正式形成于西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建都模式通常被称为“周礼·王城”。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也出现了一个高峰,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各诸侯国的国都基本上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城与市的结合更紧密。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城市发展的规模和繁荣度与其政治地位的高低成正比。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出现了有关民生的企业,城市设施、服务,以至城市房产的快速国有化过程。翻身作了主人的工人和市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国家的建设洪流之中。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相比近代城市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近代城市相比,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有何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