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伦敦持续发展的同时,英国各地方城市也迅速崛起。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同时,大量失业工人生活居住条件恶化,死亡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等

材料二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的几个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022-08-1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800-1850年是世界城市化起步阶段,指出推动城市化的“发动机”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
(2)1850—1945年是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出推动这一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两个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4)1945—2010年是城市化加速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城市化加速,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器”有哪些?

材料二   于是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了“烟尘控制区”,区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964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雾霾法令》,应对雾霾危机。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城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车,垃圾分类也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实现安装净化器。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

——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城市环境治理具有什么特征?

材料三   



(6)结合两示意图和教材P64思考怎样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2022-08-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

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调整。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4 . 西方城市基础设施
(1)原因: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____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
①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②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③20世纪以来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____趋势。
2022-11-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女主人孩手帮工学徒女仆
113422

——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二   19822005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1982199020002005
合计100100100100
1户人11.858.4612.1214.13
2户人12.4314.2723.5128.67
3户人20.6733.539.5837.57
4户人23.2224.114.3111.11
5人及5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
资料   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家庭具有生育、感情交往、生活等功能。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了中产阶级大规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情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贺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设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医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城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局限及其原因。
2022-07-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的改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2-03-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3%,而到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1861年,已有16个城市超过10万,1881年城市化率提高到7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进而带动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商品和原料的流动,需要畅通的运输渠道,大工厂制度需要仓库、码头储存原料与货物,因而一批交通枢纽城市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壮大,他们要求通过议会改革以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同时,城市人口的集中也为开办学校或其他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城镇中先后出现成百所技工讲习所,传授数理化知识。过去田园式的生活被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取代,人们追求的是世俗的利益而不再是宗教的慰藉;过去贵族乡绅热衷于赌博、嬉闹,现在则喜欢听音乐、欣赏戏剧,旅游等。城市集中了众多的工业,拥有稠密的人口,使得生活环境很难得到保证,如没有下水道系统,垃圾、粪便、污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成为细菌繁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城市中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疾病很容易蔓延。由于住宅建筑滞后,加上资本家为利欲所驱使,使得城市的住房问题非常严重,密集的人口使各种犯罪活动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受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03-0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

17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19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