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村落、集镇城市与居住环境
(1)根据提示,将相应内容填写在框内横线处。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西汉长安城复原平面图

①观察图片,你认为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
②你认为导致长安城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成时间表

项目区域
租界华界
第一条马路18461897
第一盏路灯18651873
第一次供水18831902

材料二 上海有三个城市管理机构,三个司法体系,三个警察局,三个公共交通系统,三个水厂,还有三个发电厂。电压在法租界是115伏,而在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不相同。

——石海山等著,朱荣法译《挪威人在上海150年》

材料三 外国人声称,中国人划租界给他们居住,是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不受欢迎。他们被丢在这块沼泽地,并且被告知说随他们在这里怎么过。外国人花了五十多年时间把这块沼泽变成了一座令人赞叹的城市。很清楚的是,他们被限定住在那里,也就是说那里是他们的聚居地,事实也正是这样。没有人管他们。这座令人赞叹的城市的建成,中国当局并未出过力。


(3)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②为什么近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呈现上述特点?
③你如何看待上述外国人的观点?
2022-06-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5月线上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的改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2-03-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
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
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
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2022-04-09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

17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19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
6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创办了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他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一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汉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一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从19世纪开始,英国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就曾提出过一些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改革方案,比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盖迪斯的城市有机综合体理念等等,而查德威克所领导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更是直接推动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通过。1835年英国议会便通过法令,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在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英国政府也逐渐告别“自由放任”,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等现代能源的使用,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科技、经济金融、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并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所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

——摘编自石峰可《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探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美国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70年达294.6万英里。汽车增长速度更快,到1978年平均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占地1000多英亩,拥有7.5万工人,厂内铁路运输线达93英里。战后,黑人大量进入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12个大城市的黑人乙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8%,城市住房需求量增大。这一时期,联邦住宅管理局推行住宅抵押保险制度和住宅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住宅建筑的繁荣。在发放货款时,新建的、环境良好的社区,偿还抵押货款的安全系数被评为最高。至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区和乡村人口,郊区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美国成为一个郊区化国家。

——摘编自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郊区化国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0
1975
1997
2015
978
1100
1262
1420
1650
1950
2501
4076
5829
7207
50
60
80
125
220
400
724
1564
2681
3870
5.1
5.4
6.3
8.8
13.3
20.5
29.0
38.4
46.0
53.7
20
25
40
75
150
285
449
698
753
880
765
7.3
8.2
11.4
17.2
26.1
39.9
52.5
66.6
68.6
74
82.3
30
35
40
50
70
115
275
673
811
1801
3024
4.3
4.3
4.4
5.0
6.5
9.3
16.7
25.4
27.2
38.4
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全国市镇人口从5765万增加到7163万,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0.6%上升到12.5%,城市职工总数从1952年的1603万增加到1957年底的3101万。这当中包括几百万由城镇个体劳动者转变而来的职工,但仍有至少几百万农业劳动力进入工厂和矿山就业。这些进城农民大多数是国家计划招来的,也有不少农民自发进入市镇谋业被城镇企业接纳。

——摘编自肖冬连著《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摘自求是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市镇人口增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最早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正式形成于西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建都模式通常被称为“周礼·王城”。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也出现了一个高峰,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各诸侯国的国都基本上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城与市的结合更紧密。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城市发展的规模和繁荣度与其政治地位的高低成正比。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出现了有关民生的企业,城市设施、服务,以至城市房产的快速国有化过程。翻身作了主人的工人和市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国家的建设洪流之中。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相比近代城市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近代城市相比,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有何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11.4%上升到1950年的52.1%。1950年,英国达到79%的城市化水平;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此阶段皆成功地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美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64.2%,德国为64.7%,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022-02-07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