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构建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包括“驰道”“直道”“五尺道”。史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寻不死之药未返却去了日本。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西域可达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汉武帝还派司马相如奉命出使西南夷,开通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印度、孟加拉等国的通道。隋唐时,驿道不仅遍布国内,还有通往日本、西域、南亚各国的国道7条。明朝贵州女土司奢香夫人修通了从云贵到四川的山路。政府修通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使西藏与内地的往来更加方便。清康熙帝增修了东北的驿道,瑷珲、雅克萨等地行旅可通过吉林、盛京直达京师。

----摘编自陆文熙、陆铭宁《古代中国政府的交通建设与管理》

材料二   在封建社会,国家必须把全国范围内所征收的田赋加以转输,把最重要的物资——粮食、运向作为统治中心的京师,漕运应运而生。唐代,裴耀卿出任江淮都转运使,采取沿岸置仓,节级取便的转般法,克服了直运“旷年长运”所带来的耗时长、效率低、运费损耗严重的弊端。继裴耀卿后的刘晏漕运改革,以雇佣劳动代替强制征发丁夫,有效提高了漕运效率。宋元开始使用商船运粮,海上航线的开辟使漕运方式更加多元化。明代,“河运”和“海运”思想的争辩成为漕运思想发展的重要内容,主张海运论者意识到借助商业资本的力量可以消除漕运弊端。在运输漕粮的同时,明朝政府积极探讨田赋改征钱银的办法,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摘编自嵇建琴《中国古代漕运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交通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漕运思想演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意义。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8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北交通建设方案:在西北各省内自咸阳向西,经甘肃修筑铁路;兴修自兰州经天水、南郑以达老河口各路段,改善陕甘新宁青与川北间各干线联运;开辟由兰州经迪化以达边境的航线,并与苏联欧亚航线相联。国民政府的这一方案旨在(       
A.改善西北地区交通落后状况B.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变化的需要
C.积极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弥补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代《二年律令》记载:令邮人行制书、急书,令为他事;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县官相付受财物当校计者书,皆以邮行。据此可知,汉代(     
A.邮传管理规范B.行政运行高效C.行政制度完善D.法律日益严苛
4 . 中国自先秦时期已有物流发展,主要工具是舟和车。秦汉以来,驿站、马帮、驼队、镖局等不断完善,驰道、运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B.以政治性功能为主
C.管理专业化D.水陆并用形式多样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站集通信、交通、馆舍等功能于一体,一般30里或60里一站,接续传递。驿站的建置于商周时期。汉代开始提倡驿骑,为开拓西域,在安西都护府广修驿站。唐王朝仿效汉朝,在敦煌广设驿置,同时完善驿制,设驿长、驿夫、驿使、驿吏等负责驿站运行。各代对驿使行程都有规定。如唐规定驿马日行六驿;如有紧急情况,要求日行十驿。驿使到站及离开驿站,都要记时,并要求到站必须换马,不换马者杖八十。同时还规定如凡不享有用驿权而枉用者,及属应用驿之事而不给用驿者,均杖一百。唐代驿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元代则实行“站户制”,政府强制“ 站户” 专门承担驿站事务,很多站户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亡。明朝虽未设专职站户,但相关驿站徭役一般仍以专业户承担。清朝建立后,革除明季摊派,但在裁驿充饷命令屡下、驿传差务不减反增的情况下,驿站运转再度回到明季旧路。

——郭延兵《中国古代驿制嬗递与驿夫命运》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后,传统的驿传体系弊端凸显。在1880年请设南北洋电报的奏折中,李鸿章说,“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独中国文书尚恃驿递,虽日行六百里加紧,亦已迟速悬殊。” 此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沿海设立邮局。郑观应等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借鉴西方邮政经验,建立本国邮政体系,改进中国传统驿传体系这一劳民伤财、步履维艰的信息传递方式。自中法战争至甲午战争以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清朝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电报线网络。但近代邮政发展也受到许多人的反对甚至抵制,反对声音“哄然起矣,不曰殊乖政体,即曰有礙成例,哗者一人,和者百人矣”,甚至有人指责此乃“亡国所为,今若立地创行,日后流弊滋甚,于是倡者一人,挠者千人矣”。

——刘文鹏《清代驿传体系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驿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驿传向近代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邮政在晚清的建设障碍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之前,“邮”也称为“递”“传”,是通信组织,负责传递公文;而“驿”实际上是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兼有招待所性质。清朝时,“邮”“驿”合并,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变成了直接办理通信事务的机构。这一变化(     
A.简化了通信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限,增加了管理职能
C.改变了行政区划,加强了中央集权
D.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63年,英国开通由伦敦通往约克的付费道路。到1750年,英国收费的“高速路段”已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网络,将伦敦、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伯明翰、约克等主要城市连接起来。英国付费公路的发展(     
A.有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殖民扩张
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扩展D.强化了封建王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谕:今年五月间山东雨少,运河水浅,以致粮艘不能衔尾而进,沿途控浅起剥,甚费经营。而临清以北,更多阻滞。朕细加访察,临清以北,全赖卫水合汶济运,而卫水发源于河南卫辉府,至临清五百余里,沿河居民往往私泄,以为灌溉之用,每致运河水浅,粮艘难行。经前任河臣靳辅题定,每年于五月初一日尽堵渠口,使卫水全归运河以济漕运,此历年遵行之成法也。今因日久法弛,卫水来源,小民不无偷放之弊,遂致运河水势长落不常,重运难以北上。日前正当紧要之时,所当稽查严查。着北直、河南督抚速行办理。

——摘编自光绪《山东通志·运河考》(卷一二六)

材料二   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由山东利津入渤海,洪水大面积泛滥,冲毁运河堤岸,更使得千疮百孔的运河,完全失掉了作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奏请废漕折色,运河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漕运停顿,改行海运,造成南北运输的一大变局。

———摘编自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政府的做法。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水密舱技术

材料一

1973年在江苏如皋县发现了一只唐代(7-9世纪)木船,用隔舱板分隔成9舱,舱深1.6米。船舱和底部用铁钉加固,夹缝填以石灰桐油。船中出土有日用的粗瓷和陶器,还有开元通宝钱二枚。

——南京博物院《如皋发现的唐代木船》

1974年泉州湾后渚出土的南宋海船,共分13个舱,舱跟舱之间的隔板厚1012厘米。隔舱板跟船壳板用扁铁和钩钉钉联,隙缝处用桐油灰腻密,具有严密的隔水作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材料二   (中国船)比较大一些的船只有十三个货舱,就是船里面的隔间,都是用硬木板装隔的,跟船壳紧密地钉在一起。如果船只发生意外,忽然触礁或者受到鲸鱼的撞击而产生漏洞海水就从破洞流进船舱船员一旦发现漏洞,立即把货物搬到别的舱里。由于这种舱隔绝得十分严密,所以一个舱进水,并不影响其他的船舱。等船员把损坏的地方修复以后,货物仍可搬回原处。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1787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关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邮船计划的信里写着:“它们的货舱照中国的方法分隔成各别的舱区,并且把每个舱区都腻缝紧密,以免进水,似乎并没有不方便的地方。”英国的本瑟姆曾经考察过中国的船舶结构,并且对欧洲的造船学作了改进,引进了中国的水密隔舱结构。1795年,本瑟姆受英国皇家海军的委托,设计并且改造了六艘新型的船只。在他所写的论文中说他所造的船“有增加强度的隔板,它们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正像现在中国人做的一样”。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运用水密舱技术的优势,并简述中国造船技术的影响。
2024-05-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