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上一些城市的发展往往因交通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一种情况的是
A.江苏淮安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
B.河南郑州因京沪铁路的开通而超越洛阳
C.伊利运河开通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商贸中心
D.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重要港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根源于(     
名称修筑时间(年)路段全长(公里)轨距(毫米)
中东铁路1897—1903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24001524
胶济铁路1899–1904青岛—济南3951435
道清铁路1902—1907道口—焦作1541435
滇越铁路1903—1910昆明—河口4681000
安奉铁路1904—1905丹东—沈阳302762
津浦铁路1908–1912天津—南京10131485
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的区别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史实的记述。
记述出处
入由左,出由右《新唐书·马周传》
中书令马周,始以布衣上书.太宗览之。所陈世事,莫不施行。旧诺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唐〕刘计《隋唐嘉话》

据此分析,这些记述可以说明唐太宗贞观年间
A.实施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定B.出台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
C.推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D.遵循轻重缓急的管理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5 . 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广州的犀角、象牙,两湖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东下,集散于江淮,或者继续北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长途贩运的快速发展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旨在
A.快递传播信息B.加强帝国间的联系
C.巩固帝国统治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     
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             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             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隋朝开凿大运河后,各个朝代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运河进行建造与修补,而这背后的动因除了保持交通的畅通之外,更多的在于交通所带来的运输上的便捷,经济上的互通,政治上的传递。公务的正常运转,粮食的运输,军队的出征等都可以通过运河来有效地提升其推进的效率。在各个历史朝代,大运河还发挥了航运交通之外的其他功能,如灌溉,防洪,排涝等。

——摘编自董肖肖《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清末,京杭大运河屡屡断航,清朝政府已经无力疏通,几乎到了废止的地步。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已经不可避免地被用来代替漕运,再加上1845年后京师地区严重的粮荒、太平天国战乱及1853年黄河灾难性改道,使得清政府排除了重新考虑恢复运河体系的可能性。19世纪后期,南北海运兴起,津浦和沪宁铁路通车,长江中下游南北各省的物资流动转移了路线,运河沿岸的物资北运大都选择海运和铁路运输,大运河的作用逐渐缩小。大运河不再是南北水运的主要商路,江南运河虽尚可维持,但仅是江南地区的一条区域性运道,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变小。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里,中国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战争的破坏,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城市凋敝,残破不堪。

——摘编自张小庆、张金池《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沿线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以来大运河发挥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以前的中国大运河兴衰,谈谈的认识。
2022-11-28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推算,自605年(隋大业元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黄河—淮河段大运河)的民工达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608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610年,大运河全线贯通。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A.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B.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
C.“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D.隋炀帝个人的享乐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其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还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及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线。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D.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