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1869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贯通;1914年,便利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航运的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     
A.助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D.加剧了沿线国家的冲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介绍了从中国古代到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商船。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主要航行于浙江南部、福建及广东东部一带洋面的海洋木帆船—福船
福船“高大如楼”,具有底尖、上阔、首昂口张、尾部高耸的船型特点,且有多层底板、水密隔舱的抗沉设计,因吃水深、利于破浪而畅行于深海。这种福船促进了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晚清时期第一艘远航欧美的中国木帆船“耆英”号
1846年建成,以驻广州饮差大臣者英之名命名。它是一艘往来于广州与南洋之间贩运茶叶的商船。船长约50米,宽约10米,排水量约800吨。英国人秘密买下“者英”号,从香港起航,绕过好望角,到达美国纽约,最终英国伦敦。此船后被拆解用于研究,在工业化时代面前,中国的传统木质帆船,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新中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远详货轮“跃进号”
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采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载货量13400吨,能够续航12000海里,可以中途不靠岸补充燃料直接驶抵世界各主要港口。此船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水平的飞跃。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相关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2-09-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8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美国金融史学家理查德·希勒在纪录片《华尔街》中说:“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一跃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给了纽约与其它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作者旨在说明运河的开凿
A.降低物资交流的成本B.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
C.加强美国各地的联系D.便利商业信息的交流
2022-05-31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同学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初的两条铁路是从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分别于1825年和1830年开通。女演员弗朗丝(范妮)金伯尔幼年时曾在第二条铁路开通的那一年搭乘过,她对那段旅程作了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因为他们曾用猎鸟做过试验)。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发行的关于“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的纪念币。


美国“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1美元银质纪念币

——摘编自马天一《世界纪念币上的交通史》

材料三   洛杉矶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严重光化学污染事件的城市。洛杉矶盆地位于美国的西海岸,它既是一个有名的汽车城,也是有名的烟雾城。洛杉矶首次光化学烟雾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洛杉矶的800多万辆汽车是产生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洛杉矶的居民和游客饱尝这种烟雾之苦,它刺激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其影响对人体健康是长期的。有调查表明,在洛杉矶长大的儿童肺功能因此下降了10%—15%。据估计,洛杉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大约为100亿美元。

——摘编自刘希艳、高元伟、李丰主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示范精品教材:汽车文化》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5 . 世界变化

材料一   《史记》载:“宛(西域)左右以蒲陶(同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使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一般认为,葡萄传入中国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作为“异方珍奇”之一,葡萄也出现在《天子游猎赋》等文学作品中,有学者据此考证葡萄传入的时间可能更早。

——来森华《葡萄传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更早——基于<天子游猎赋>作时的蠡测》

材料二   玉米由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回欧洲。大约 16 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独立的传播路径。一条是西北陆路传入。玉米先由欧洲传入麦加(今沙特阿拉伯的重要城市),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陕甘地区,最早见于《平凉府志》。一条是西南陆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印度、缅甸,再传入我国西南地区,最早见于《大理府志》。一条是由东南海陆传入,先由欧洲传入菲律宾,后经海路传到中国。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

材料二   伦敦见证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选自【英】彼得·阿克罗伊德《伦敦传》

材料四 传统中国交通代步工具主要是轿子、畜力车等。政府对官民身份与乘轿、坐车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官轿出行,民人需躲避。大多数平民日常步行出行。鸦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发展。据统计,乘坐轮船从全国来天津租界码头的华人旅客 1866 年是 5800 人次,而到 1901年则增至 5万人次,主要是商人或一般谋生计的人。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以取值廉,且光阴宝贵,乘之者不仅屠沽佣保,虽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亦群趋之”。上海许多住在城市边缘住宅区的工人每天都乘电车通勤,往来于住地和城市工商业中心区之间。到 1930 年代,轮船航运、铁路火车形成全国水陆交通网,但在乡村仍以以木船、畜力车等旧式工具为主,出行困难,封闭性强。

——整理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葡萄和玉米传入中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三个视角,简述伦敦的发展折射的人类文明进步。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以“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变迁”为题加以论述。
2023-01-0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期,郑国受韩国派遣,以水工的身份来到秦国,承担修建引泾灌渠工程。韩国此举意在“疲秦”,消耗秦国实力,使其放弃吞并六国之计划。“公元前 246 年,(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摘编自《史记·河渠书》等


材料二 隋炀帝即位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为此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 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在开河过程中仅通济渠便先后征调民夫二百万,隋炀帝还在沿途建置了许多专供个人享乐的“御用”工程。开通后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 2500多公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国渠的建成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进行简要的评价。
7 . 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米迪运河   ——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
C.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
D.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
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D.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英国近代运河体系(     
A.满足了国内军事斗争需要B.推动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以蒸汽轮船广泛运用为前提D.适应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漫漫曲折路

年代

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1881年

唐胥铁路建成,中国自己修建至今仍在运行(京沈铁路一部分)

1909年

京张铁路竣工,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干线

到1911年

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90%以上,直到建国前,也没步入正轨

表2   天涯若比邻

年代

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到2020年底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世界第一,时速超350千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领先世界

2014年

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中国在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

截至目前

中国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表1表2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上述图表提供了中国部分陆路交通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中国交通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逻辑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